首 頁 資訊 產業(yè)動態(tài) 發(fā)明·創(chuàng)新 探索·發(fā)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科技到底想要什么?——讀《科技想要什么?》一書有感

2022年11月28日 13:20  |  作者:陳利浩  |  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 分享到: 

科技和人類有著怎么樣的關系?除了誕生于人類、科技還有其他的本源嗎?科技是、或什么情況下是天使或惡魔?人類是否需要、有無可能、通過什么手段對科技“趨利避害”?作為“賽博文化”的代表人物,凱文凱利(以下簡稱KK)在這本書中作了旁征博引、細致入微的分析,海闊天空、縱橫捭闔的設想。

一、 疑惑

本書以“我的疑惑”開頭。KK的疑惑由“越來越多技術元素帶來的便利和個人減少對科技的依賴性之間的對立關系”切入,直問“科技的本質”:

“科技的龐大系統(tǒng)經常像原始有機體一樣工作。網絡,特別是電子網絡,顯示出仿生行為?!?/p>

“科技和生命一定共同具備某些基本屬性??茖W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無論生命的定義是什么,其本質都不在于DNA、機體組織或肉體這樣的物質,而在于看不見的能量分配和物質形式中包含的信息?!?/p>

“隨著科技的物質面罩被揭開,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內核也是觀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質的信息流為基礎的?!?/p>

KK用“技術元素”來更精確地描述科技:“技術元素不僅指硬件,而且包括文化、藝術、社會制度以及各類思想。它包含無形的事物,例如軟件、法律和哲學概念?!?/p>

“技術元素的本質屬性:這是關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自我強化系統(tǒng)的理念?!?/p>

“越深入了解科技發(fā)明的整個系統(tǒng),就越意識到它的強大和自我繁殖能力。”

也就是說:技術元素有仿生行為,內核是觀念和信息,具備自我強化、自我繁殖等“自主性”?!凹夹g元素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因而也是生命的產物,甚至是最初導致生命出現的物理和化學自組織的產物?!?/p>

技術元素具備人性。

二、 起源

本書“起源”部分,第二章的標題就是“發(fā)明我們自己”。

KK著重分析了語言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他認為:“事實上是科技激發(fā)了語言”。而與傳統(tǒng)的觀點不同,他認為:“語言的主要優(yōu)點不在于交流,而在于自動產生。語言是技巧,讓思維能夠自我質疑;是魔鏡,告訴大腦自己在想什么;是控制桿,將思想轉化為工具。語言掌握了自我意識和自我對照的捉摸不定的無目標運動,從而能夠駕馭思維,使之成為新思想的源泉?!?/p>

KK論及:“不是所有的科技導致的變化都是積極的”,但是,“負面結果的糾正和抵消也來自科技?!薄吧鐣M步,即使是道德進步,終歸也是人類的發(fā)明?!薄按偈股鐣M步的加速器是由科技驅動的?!?/p>

在第三章“第七王國的歷史”中,KK把“技術元素”的起源進一步“擬生物化”了。“如果給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fā)現的各種生物分類,可以分為6大類。這6大類——或者說生物王國——中所有的物種都有共同的生物化學結構。其中3個王國是極小的微觀生命體:單細胞有機體。其余3個是我們常見的生物王國:菌類(蘑菇和霉菌)、植物及動物?!倍夹g元素就是“第七個生命王國”,“其重大轉變如下:靈長類交流→語言;口頭傳說→文字/數學符號;手稿→印刷品;書本知識→科學方法;手工制造→批量生產;工業(yè)文化→無所不在的全球通信。”“技術元素是信息——始于6個生命王國——的進一步重組。”“技術元素形成的新物種是地球上最短命的物種。”“與生物物種不同,科技物種幾乎從不會滅絕?!薄翱萍伎梢蕴S式發(fā)展,出現突然的躍進,省略漸進式步驟?!薄凹夹g永存于世。它們是第七生命王國的永久邊界?!?/p>

在第四章“外熵的擴展”中,KK力圖探索技術元素最早的本源。他以人體為例:“人體內的氫原子每7年完全更新一次。等到上了年紀,我們就是一條由大批老原子匯成的河流。我們體內的碳元素來自星塵。手掌、皮膚、眼睛和心臟的主要物質都形成于時間的起點,也就是數十億年前。我們的真實年齡要比外表看起來大得多?!睆亩辏骸拔覀兎Q之為生命的信息過程數十億年前控制了地球的大氣層?,F在,另一個信息過程——技術元素,正在重新征服地球?!彼J為:“盡管我們認為技術元素的作用就是將器具和發(fā)明傾倒在人類的生活軌道上,但它也是宇宙釋放出來的最不可測、非物質性最強的過程。事實上,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結論是:“從根本上說,科技的主導地位并非因為它誕生于人類意識,給予它這種地位的是一個同樣可作為其本源的自組織,并且這個自組織還孕育出星系、行星、生命和思維。它是始于大爆炸的巨大非對稱軌跡的一部分,隨時間的推移而擴展為最抽象的非物質形態(tài)。這條軌跡擺脫了古老的物質和能量規(guī)則的束縛,過程緩慢但不可逆轉?!?/p>

在這章中,“從宇宙視角看,信息是世界的主導力量?!啊蓖忪氐拈L期運行趨勢是脫離物質,升華為非物質?!薄巴忪夭皇遣?,也不是粒子、純能量或者超自然奇跡。它是非物質流,與信息極為相似?!薄巴忪剡h比簡單的‘減少紊亂’更令人振奮?!钡鹊?,都非常新奇。

三、 規(guī)則

本書第二部分的“規(guī)則”,是指技術元素發(fā)展的規(guī)則。

第五章“大發(fā)展”中列舉了五類技術元素發(fā)展的證明。一是“普通人的壽命、教育、健康和財富的持續(xù)改善”。二是每個人“所見證的科技發(fā)展的明顯正面趨勢”,“每天都讓我們相信社會在進步”。三是道德領域的“穩(wěn)定、細微的長期進步的證據”:“如果道德倫理的金科玉律是‘對待他人就像你希望他人對待你一樣’,那么我們正在不斷擴展‘他人’的概念。這就是道德進步的證據。”是不是可以解釋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基本道德,當“己”和“人”的范圍都在擴大,就證明道德在進步。四是“一大批數量仍在不斷增加的科學文獻”五是“大規(guī)模城市化”,“城市是科技的產物,是我們發(fā)明的最大科技產品?!?。

“在我們邁向未來的過程中,科技越來越先進,價格越來越低廉,速度越來越快,重量越來越輕,操作越來越簡單,更加普遍,更加強大。而且不只是科技在變化。人類壽命延長,嬰兒死亡率下降,甚至連平均智商每年也在緩慢上升?!?/p>

“進步是事實,而進步導致的負面后果也是事實。”但kk都是從樂觀角度去分析、看待的:“科技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破壞,但這種破壞不是科技的內在元素,現代科技不一定產生這樣的破壞。當現有技術造成負面后果時,我們可以研發(fā)更好的技術?!薄拔覀儾粫怀刹蛔?。我們處理明天的問題,用的不是今天的工具,而是明天的工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進步。”“只要我們創(chuàng)造的正面事物比破壞的事物多出1%或2%(甚至0.1%),我們就會進步。這個差值可能細微到幾乎無法察覺,這也許是進步沒有被普遍承認的原因。與人類社會的大量缺點相比,1%的改善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這個單薄、羞怯的小差距與文化的防倒退棘輪聯(lián)手推動進步。時光流逝,百分之幾的‘微小進步’匯聚成文明?!?/p>

第六章“注定的發(fā)展方向”講的是技術元素進步的必然性,kk把進化和技術元素類比。 “進化,乃至技術元素,遵循由物質和能量的本質決定的固有方向。該方向使生命的形成具有若干必然性?!边M化的諸多近乎不可思議的“趨同性”事例(視網膜,葉綠素,DNA,生命的碳基,變異的非隨機性,等等)使得“看起來進化似乎想要創(chuàng)造某種構造”。至于人類本身,其生存的地球,它和太陽的距離,它和月球的關系,它和木星對太陽的共享,它的磁核所起的保護作用,它的引力的大小,它的地殼結構,它的整體尺寸,證明“一切都是完美的”,就像“有些虛假的‘招聘員工啟事’暗中做了手腳,只適合那個已經被內定的人,我們剛才列出的那份優(yōu)勢清單不久就會像這樣的虛假啟事一樣”,以致于得出“自然法則受到操控,有利于生命的形成”的結論。“生命是天定之力的產物。在這種占優(yōu)勢的條件下,生命注定要出現。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同樣的條件存在,它就會以相似的形式出現……生命和意識的產生,不是反常事件的結果,而是物質的自然顯現,事先已被編入宇宙的結構中?!?/p>

第七章“趨同性”,用各種重大發(fā)明的“同步”出現來證明技術元素的必然性。KK用很多例子說明:“看似巧合的事物在科技發(fā)明和科學發(fā)現領域反復出現很多次?!薄按_實,在所有科技領域,我們常??吹姜毩⒌?、相同的、同時出現的發(fā)明”。而且,“重復創(chuàng)新的數量隨時間推移而日益增加,也就是說同步發(fā)現新事物的頻率越往后越高。幾個世紀以來,新觀念產生的速度越來越快,也造成同步發(fā)現加速?!彼耐普撌牵骸斑@些同步發(fā)明中隱藏著必然性的氣息?!薄叭N有力證據,表明科技的發(fā)展之路存在必然性:1.我們發(fā)現,任何時期的大多數發(fā)明和發(fā)現由多人獨立完成。2.我們發(fā)現,在古代,不同大陸存在獨立的科技時間表,但單項的排列順序趨向固定。3.我們發(fā)現,在現代,一系列進步難以阻擋、偏離或變更?!苯Y論是:“科技如同有機組織,需要連續(xù)發(fā)展而達到特定階段。各種發(fā)明遵循這個在所有文明和社會中都存在的統(tǒng)一的發(fā)展順序,不依賴人類天賦。我們事實上無法實現想要的跳躍式發(fā)展。但是當一項發(fā)明的支撐技術網絡準備就緒時,它會迅速地降生,立刻出現在眾人面前。人類創(chuàng)新進程以多種方式向物理和化學法則控制的具體形態(tài)演變,這些形態(tài)的序列由復雜性規(guī)律決定。我們把這稱為科技的規(guī)則。”

第八章“傾聽科技之聲”,在必然性基礎上論證了科技發(fā)展的具體規(guī)律。從對電子技術的摩爾定律、飛行器、DNA排序、太陽能等研究中得出:“第一件應該注意的事是,所有這些例子顯示的都是小型化或者處理小物件產生的效果?!薄暗诙档米⒁獾氖率?,這組實例的數據點都是圍繞斜率曲線——即倍增時間(以月份計)——窄幅波動。這些技術的特定性能不斷優(yōu)化,在8~30個月之間提高一倍。”“根據人類工作周期產生的”。這種發(fā)展規(guī)律與具體社會制度無關,“我并不懷疑,擁護共產主義的科學家將深入了解這條微觀領域的定律,不久就會像我們一樣對同樣的技術奇跡感到震驚:當人們持續(xù)地采用階段性研究成果時,芯片就呈現指數級的發(fā)展形態(tài)。”因此,“我們的選擇是準備接受這樣的天賜禮物——以及隨之而來的問題,這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選擇提高預測這些必然性增長的能力;可以選擇讓自己和后代接受教育,增加文化知識,聰明地運用這些定律;還可以選擇修正法律、政治和經濟假設,以迎合未來必將出現的趨勢。可是我們不能逃避它們?!?/p>

第九章“選擇必然”進一步闡述了技術元素的勢不可當。必然用于科技,“更具實質性的意義是一定程度的共識和生命力。一項技術被使用后必須在技術元素中流行開來,或者至少在科技領域的某個部分流行。但必然性的含義不只是普遍性,它必須保持強大的動力,超越數十億人的自由選擇實現自我確定,不能被社會上的簡單奇想左右。”“科技如同人的個性,由三元力量塑造而成。首要的推動力是預定式發(fā)展——科技自身的需求。第二種動力是科技史的影響,也就是舊事物的引力,就像馬軛的尺寸決定太空火箭的尺寸那樣。第三股力量是人類社會在開發(fā)技術元素或確定選擇時的集體自由意志?!薄耙虼耍祟愑肋h無法擺脫科技正在面對的困境。它是我們使用過的最精巧的工具,不斷得到升級,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它也是最成熟的涵蓋人類的超級有機體,獨立于我們?yōu)樗O定的方向而前進。人類既是技術元素的主宰者,也是它的奴隸。我們的命運將是保持這種令人不快的雙重角色。所以,我們將始終對科技存有矛盾心理,難以作出選擇?!薄翱墒俏覀兊膿鷳n不應該包括是否擁抱科技。我們已經不只是擁抱,而是與它共同進退。從宏觀意義上說,技術元素正沿著它的必然進程前行。而在微觀層面,意志決定一切。我們的選擇將是與它一起進入同樣的軌道,為所有人與事物增加選擇和機會,并且給科技的具體形態(tài)賦予優(yōu)雅和美麗?!薄拔覀冃湃巫匀?,但我們的希望來自科技?!?/p>

四、 選擇

本書第三部分“選擇”,引述、比較了人類對于技術元素的態(tài)度。

在第10章“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中,KK努力提示人們正視技術元素帶來的負面效應,特別是“認識到技術元素自發(fā)產生自主性”?!敖裉炜萍继幱谖覀儗W習的、看到的、聽見的、制造的一切事物的中心。它已經滲透至食物、愛情、性生活、撫養(yǎng)后代、教育、死亡等方方面面。我們的生命正按照機器的時間運動?!比欢叭祟惖倪M步在養(yǎng)肥少數幸運兒的同時,卻讓不幸的窮人忍饑挨餓。很多承認技術元素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人因為它對自然環(huán)境的危害而拒絕完全接受科技的規(guī)則?!薄凹夹g元素對傳統(tǒng)自我的腐蝕造成的惡果大于它對自然界的腐蝕?!币虼耍霈F了以“郵包炸彈客”為極端代表的對科技進步的仇視。但是,KK分析了“如果這種快樂的貧窮如此具有吸引力,如此有益于人類靈魂,為什么沒有一名反文明主義者像那樣生活?”他堅持認為:“科技本性是親生命的。從最基本的層面說,技術元素與生命有可能兼容,它需要的只是發(fā)揮出那樣的潛力?!薄爱斎藗儾捎眯录夹g時,某些選擇的確被排除在外,但是其他很多選擇涌現出來,因此自由、選擇和機會的凈收益增加了?!薄翱萍嫉姆e極面略微超過消極面。”“大多數時候,在我們用經驗的天平衡量完科技的優(yōu)缺點之后,發(fā)現它帶來的收益要多于損失,但差距并不是很大。換句話說,我們自愿選擇接受科技,同時承受代價?!?/p>

第11章“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引述了阿米什人對技術元素的基本態(tài)度:“與科技世界真正的親密接觸,意味著他們完全知道外界可以提供什么,以及自己到底在拒絕什么。”“阿米什人認為使用和擁有是兩個概念?!薄八麄儗夹g進行分類和改造,比如用壓縮空氣作為主要動力?!薄?.有選擇地接受。他們知道如何說不,不害怕拒絕新事物?!薄?.根據經驗而不是理論評估新事物。他們讓前期使用者在眾目睽睽之下試用新產品,以此決定是否采用?!薄?.建立選擇標準。他們吸收的技術必須能夠鞏固家庭和社區(qū),使自己遠離外部世界?!薄?.作出選擇的不是個人,而是團體。社區(qū)制定并強制執(zhí)行針對科技的指導方針。”kk提示:這種“對人類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忠誠忽視了”:“人性——需求、欲望、恐懼、原始本能和最崇高的理想——不斷地被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發(fā)明所改造,而且這種生活方式排斥人性的新需求。我們需要新工作,部分原因是本質上我們已成為新人類。”

第12章“尋找歡樂”中試圖回答對技術元素“應該怎樣”的問題。通過大量的實例,KK對“禁令原則”“預防原則”“警醒原則”(有時候表述為“主動原則”)進行了細致的比較、分析的。“禁令本質上是延期令”?!霸摮霈F的一定會出現,該流行的一定會流行?!薄芭c‘禁令原則’不同,‘預防原則’看起來要開明一些?!A防原則’看上去并不粗暴地拒絕技術的使用,或者說并不根據什么戒條阻止技術的流行。但是,‘預防原則’要求技術的使用要‘洞悉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也就是說‘證明無害’。這一要求其實與‘禁令原則’沒有實質的區(qū)別。”“所有的優(yōu)點總會在某處產生缺點,因此無條件地按照預防原則的嚴密邏輯,沒有任何技術將被采用?!倍熬言瓌t”(主動原則)表述為:“1.預測。2.持續(xù)評估。3.優(yōu)先考慮風險,包括自然風險。4.危害的快速補救。5.不要禁止,要改變方向?!?/p>

KK講道:“生命本身令人吃驚、使人振奮的力量來源于它那具有杠桿作用的自我繁殖能力,現在這種力量正在技術元素體內聚集。當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科技提高自我復制的能力時,它將遠比今天強大,要控制這股變動中的力量,人類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比欢?,“塑造具體技術形式的唯一辦法就是與它融合,騎上它,摟住它的脖子與之齊飛?!币J識到,技術元素“提高了世界福利,因為除了直接收益外,技術元素的軌跡還不斷增加選擇、機會、自由和自由意志,這些是更大的福利?!?/p>

KK主張“對有害技術的合理反應不是放棄研發(fā)或者停止生產科技產品,而是開發(fā)更好的、更具生命親和力的技術。技術的生命親和力表現為:? 合作性。它推動人和機構的合作。? 透明性。它的來源和所有權清晰明了,使用方法簡單,非專業(yè)用戶容易上手。對某些用戶來說,不存在難以理解的問題。? 分散性。它的所有權、產品和控制是分散的,不會被某個專業(yè)精英壟斷。? 靈活性。用戶可輕松改動、調試、提升或檢測它的核心,個人可以自由選擇使用或放棄。? 冗余性。它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不是壟斷技術,而是若干選擇之一。? 高效性。它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達到最低程度,高效利用能源和物資,易于重復使用?!薄斑@就是我們的選擇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地方。新技術的進化是必然的,無法阻擋,但是每一項技術的特性將由我們決定?!?/p>

五、 方向

作為思考結論的第四部分,作者從技術元素的“軌跡”,論及到“無限博弈”。

第13章“科技的軌跡”開宗明義:“科技想要的,就是人類想要的——我們同樣渴望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價值。一項技術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理想角色后,會積極地為其他技術增加自主性、選擇和機會。我們的任務是引導每一項新發(fā)明培育這種內在的‘善’,使之沿著所有生命的共同方向前進。”“科技是生命的延伸,二者的共同需求是:提高效率;增加機會;提高自發(fā)性;提高復雜性;提高多樣性;提高專門化;提高普遍性;增加自由;促進共生性;增加美感;提高感知能力;擴展結構;提高可進化性。前3個需求已在本書第4、6、7章中詳細論述,KK在本章中對余下的10個需求娓娓道來。印象深刻的有:

在論及“復雜性”時:“在整個技術元素領域,各種技術的血統(tǒng)中被添加了信息層,經過重組后用于制造更復雜的產品。

在論及“多樣性”時:“在這個全球標準趨同的世界,少數民族文化再次產生了這樣的恐懼,即它們的定位差異將會消失。他們無須擔心。事實上,日益普遍的全球通信工具可以為他們的差異提升價值?!?/p>

在論及“普遍性”時:“在進化過程中,每一種技術都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實現普遍化,如果人人采用,將會產生什么后果?”“從本質上說,先行者代替后來者為技術進化提供資金支持。富人提供資金,為窮人研發(fā)便宜的技術,這難道不應該嗎?”“普遍性,一次又一次改變一切。”

在論及“增加自由”時:“自由意志甚至先于生命出現?!薄白杂梢庵驹谠铀频牧W又谐霈F”“自由選擇誕生于大爆炸的高溫中”“隨機數學和決定論邏輯都不能合理解釋宇宙粒子的突發(fā)衰變或改變自旋方向,唯一能解釋這種現象的數學或邏輯選擇只有自由意志。”“原子從未定狀態(tài)(被稱為量子脫散)轉變至既定狀態(tài)(量子相干)是一種選擇,并且是人類大腦的自由意志的來源,因為這樣的量子效應出現在所有物質中?!薄皺C會越多,自由就越多;自由越多,我們的人性就越豐富?!薄凹夹g元素首先擴展可行選擇的范圍,接著擴展選擇主體的范圍。新技術影響力越大,它展現的新自由就越多?!?/p>

在論及“促進共生性”時:“這個星球上超過半數的生物時寄生生物。”“人類生活體現了上述三種共生現象。首先,我們的生存顯然依賴于其他生物。我們以植物和其他動物為食。其次,地球上沒有其他物種像人類一樣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來維持健康和繁榮。最后,我們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需要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支持自己,從他們那里學習如何生存,保持神智健全。因此我們具有深刻的共生性,寄生在其他生物內部。技術元素進一步加深了這三種共生狀態(tài)。”“技術元素正在不斷加強人類和機器的共生性?!薄凹夹g元素向共生性的發(fā)展推動我們去追逐一個古老的夢想:在最大限度發(fā)揮個人自主性的同時使集體的能力最大化?!薄拔覀儐栕约?,科技共生性有哪些事情做不到?迄今為止,結果令人驚訝。幾乎每一次世紀之交,社會化力量——共享、合作、協(xié)調、開放性和透明性——的實際作用都被證明比人們想象的還要大。每次我們嘗試運用共生性力量,就會發(fā)現它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每次我們徹底改造某件發(fā)明,就會提高它的共生性。”

在論及“增加美感”時:“大部分進化過的事物都具有美感,最美麗的事物就是進化程度最高的。”“網絡散發(fā)著生活的味道。它的知識如此淵博,它悄悄地將鏈接的卷須伸入一切事物,一切地方?,F在的網絡涵蓋的范圍遠非我所能比擬,遠遠超出我的想象。這樣,當我遨游于其中時,也因為它而得到擴展。離開它后,我感覺身體某個部位被切除了?!薄半S著科技的發(fā)展,從總體上看,它的美感將逐年提高。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技術元素某些部分的華麗程度將與自然界的壯麗媲美?!?/p>

在論及“提高感知能力”時:“科技需要感知。技術元素對越來越強大的感知能力的渴望以3種方式顯現出來:1.意識盡可能普遍地滲透到物質中。2.外熵持續(xù)產生更加復雜的智能類型。3.感知能力通過多樣化轉變?yōu)楸M可能多的思維類型。”

在論及“擴展結構”時:“數十年來全世界信息總量的年增長率為66%。將這種爆炸式增長與最常用的制造品——例如水泥和紙——進行比較,后者近幾十年的年均增長率只有7%。信息的增長率是地球上任何其他制造品的10倍以上,甚至比同等規(guī)模的生物增長率還快?!薄凹夹g元素本質上是依靠信息和知識爆炸式積累的系統(tǒng)。與此相似,有機體也是將它們身上流通的生物信息組織起來的系統(tǒng)。我們可以認為技術元素的進化將深化自然進化創(chuàng)建的信息結構?!?/p>

在論及“提高可進化性”時:“進化想要進化。”“進化之進化?!薄耙恢币詠砻看慰萍紕?chuàng)新都會給技術元素帶來新機會,使它以新方法發(fā)生變化??萍荚斐傻拿恳环N新問題也為新型解決方案和發(fā)現這些方案的新途徑提供機會,這就是一種文化進化。技術元素在擴展過程中,促使首先出現的生命進化過程加速,現在開始發(fā)展進化理念本身。進化之進化不僅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它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p>

總之,“在若干代人的時間里,這些趨勢克服了人類的愚蠢、狂熱和投資偏好造成的噪聲干擾,推拉著科技沿著不可改變的特定方向前進。”“技術元素是信息、組織、復雜性、多樣性、感知力、美感和結構的爆發(fā),它在擴張的同時也在改變自己?!?/p>

本書最后一章是“無限博弈”。 KK首先對技術元素從各個角度作了總結:“科技為我們個人提供機會去發(fā)現自己,更重要的是,預測未來的自己?!薄盀樗藬U大創(chuàng)造力范圍是一種責任。我們通過擴展技術元素的可能性——方法是開發(fā)更多技術和更具親和力的表現形式——來增加其他人的機會?!薄斑@就是技術元素的職責。它是物資、知識、實踐、傳統(tǒng)文化和選擇的積累,使得個人能夠創(chuàng)建和參與創(chuàng)建更多的理念?!薄拔艺嬲趯ふ业氖菂f(xié)調技術元素的利己本性(希望不斷壯大自己)和它的慷慨本性(希望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的方法。”“科技兩張面孔的協(xié)調難題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技術元素存在(如果人類存在它就會存在),那么它的饋贈和需求之間的緊張關系將繼續(xù)困擾我們?!薄白鳛楝F實問題,我學會了確定自己所需技術的最小數量,同時這個數量將為我和他人帶來最多的選擇?!薄笆冀K努力增加選擇的數量。”

進一步,KK深刻指出:“癡迷于科技趨利避害,其實是‘有限博弈‘的思維桎梏?!倍鄙钪形覀冏類鄣氖挛铩ㄉ畋旧怼紝儆跓o限博弈。當我們參與生活博弈或技術元素的博弈時,目標不是固定的,規(guī)則不明朗,并且一直在變動?!薄斑M化、生命、思維和技術元素都是無限博弈。它們的博弈就是讓博弈持續(xù)下去,讓所有博弈者盡可能地長時間參與。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它們像所有無限博弈一樣戲弄游戲規(guī)則。進化之進化就是如此?!薄盁o限博弈的參與者將使博弈持續(xù)進行下去。它沒有結束之時,因為沒有獲勝者?!?/p>

在本書的結尾“提到上帝,是因為談論自我創(chuàng)造時不提及上帝——自我創(chuàng)造的典范,似乎是不公平的?!薄霸醯淖砸蚴且磺械钠瘘c,它首先創(chuàng)造自己,然后才會生成時間或虛無。它是上帝的最合乎邏輯的定義?!睆摹吧系邸钡倪@個定義出發(fā):“存在上帝,技術元素的軌跡正在向他延伸。”“生命、進化過程、思維和技術元素正在發(fā)生的自組織變異反映了上帝的形成。作為動詞的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組規(guī)則,并使之融入到不斷自我回歸的無限博弈中?!薄凹夹g元素是宇宙創(chuàng)造自我意識的方法?!薄凹夹g元素不是造物主,它太小了。它也不是烏托邦,甚至不是實體。它正在形成,但也只是開始。而它包含的善比我們已知的任何事物都要多?!逼鋵?,他真正想表達的是:“技術元素是宇宙創(chuàng)造自我意識的方法?!薄拔覀兪撬伎夹强盏男菈m?!薄昂茈y相信我們可以制造參與實際工作并且不會干擾我們的宗教和造物主理念的機器人。未來某天我們將造出其他大腦,它們會讓我們震撼,它們會思考我們絕不可能想象的事物。如果我們賦予這些大腦完整的形態(tài),它們將自稱是造物主的子孫,那時我們該怎么辦?”“我們可以跨入量子領域——在那里1比特物質能夠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并且仍然不相信天使的存在嗎?”

本書最后:“自我創(chuàng)造的單線將宇宙、生物和科技串接成一個創(chuàng)造物。與其說生命是物質和能量產生的奇跡,不如說是必然產物。與其說技術元素是生命的對立面,不如說是它的延伸。人類不是科技軌跡的終點,而是中點,恰好在生命和制造品中間。”“科技正在將所有生物的思維縫合在一起”“從宇宙視角看,信息是世界的主導力量”“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將創(chuàng)造更多選擇、更多機會、更多聯(lián)系、更多思想,提高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增強美感,同時也會制造更多問題。這一切綜合起來將產生更多的善。這是一場值得參與的無限博弈。”

綜上,科技的“本質”是:

內核是觀念和信息,和生命本身一樣以非物質的信息流為基礎;

遵循物質和能量決定的方向,自我強化、自我繁殖、自我進化;

無論對經濟、對社會、對道德、對人類自身,正面結果無處不在;

“趨利避害”,也只能通過科技本身;

合作、透明、共生、美感、普遍、高效,大大增加自由,特別是選擇的自由;

讓每個人發(fā)現自己、預測未來的自己,增加其他人的機會;

與社會制度的具體形態(tài)無關;

包含的善比已知任何事物都要多;

更多選擇、更多機會、更多聯(lián)系、更多問題、更多思想,綜合起來將產生更多的善。

所以,科技、或曰“技術元素”,將忽略一切局部的人為因素,超越種族、制度、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等,決定著、推動著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道德完善、人類文明、世界大同。潛移默化、順理成章、勢不可當。

這才是我們的根本希望所在。

(作者為廣東省政協(xié)提案工作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馬嘉悅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视频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