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基金會

讓“月亮的女兒”走出深山綻芳華

——中國婦基會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項目小記

2022年12月20日 10:5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binary_middle (3)

夏學芳和她的兩個女兒 (婦基會供圖)

本報記者 趙瑩瑩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興旺,培育鄉村人才、激發內生動力是關鍵。近年來,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攜手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愛心企業,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彝族村寨外普拉村作為試點,開展以婦女為主的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項目,重點賦能培訓當地婦女,讓她們迸發出強烈的文化自信心與改造家鄉幸福生活的韌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力量。

外普拉為彝語“石板河”之意,村落建于三山夾兩河之間的一整塊大石板上,依山傍水、古樸自然。道路兩旁,保存著完整的彝族傳統夯土民居建筑,一磚一瓦滿是歲月的痕跡。人在山上,水在山下,土地十分貧瘠,勤勞聰慧的外普拉村民在花籃里墊上塑料布,從山腳背水上山,用這種“花籃背水”的方式維持著日常生活。

2017年4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攜手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以外普拉村作為試點,開展以支持婦女為主的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項目。

項目組通過調研,邀請多方專家以及當地干部共同研討后一致認為,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最關鍵都是人才建設、組織文化建設。考慮到婦女是刺繡、手工、廚藝、彝族舞蹈等鄉村傳統文化的骨干力量,項目開展了一系列以婦女為主體的培訓以及考察。

基于對村莊各類優勢資源的全面認識,2019年項目組以及村民們制定了產業規劃:以生態旅游、教育培訓、文化藝術、健康休閑等第三產業,拉動種植養殖等第一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手工藝等第二產業,最終實現三種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為村子里的婦女帶來各類形式的賦能培訓與引導,到2020年,當地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60戶家庭和193人實現脫貧;210名季節性農民工和120名長期農民工(其中大多數為女性)能夠返鄉就業或創業;607名當地婦女找到了工作并增加了收入,其中一部分成為村委會成員,一部分成為當地民宿管理者、歌舞團骨干,走在了外普拉鄉村建設的最前端,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從參加村民會議到外出考察,從組織藝術活動到創新民族刺繡,從開展生態農業到辦民宿、做餐飲,從練習手工繪畫到上語言文化課,很難想象,生活在深山幽谷間的彝族婦女而今的日常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她們牽頭組織外普拉鄉村生態旅游合作社、火波若瑪(彝語,漢語意思“月亮的女兒”)藝術團以及各類美食、禮儀、民宿、刺繡等興趣小組。

夏學芳是外嫁進村的漢族婦女,不僅成為火波若瑪的一員,還通過刺繡培訓練就了一手好繡工。“我們的經濟來源比以前更多了。除了彝繡、民宿和各項旅游服務,我們家也種植芒果,養殖黑山羊、豬,家庭年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一。”夏學芳說。她的家庭經濟狀況代表了村里大多數人的現狀。也正是在她的帶領下,村民們積極開展種植養殖,芒果也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產業。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大力倡導下,村民以有機大米取代了煙草種植。2020年,30余戶家庭代表和村組干部參加了生態水稻種植培訓,村里收獲了20多噸生態大米,與以往種植烤煙的收益持平。由于稻田種植高度機械化,村民們付出了比以往更少的勞動。

這些成果,也映照在返鄉的大學生朱永艷的生活中。家鄉的變化吸引她留了下來,成為外普拉生態旅游合作社負責人之一。看到合作社的賬戶從不足千元到數萬元,看到村民們不施農藥化肥種水稻、以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式改造民居、傳承傳統彝族文化,鄰里相助、家庭和諧,她覺得,這就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家園。

目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項目合作伙伴已進入開發第二階段,致力于增強當地村民特別是婦女的能力,增加她們的收入;保護當地民族文化,增強婦女權能;保護自然環境,促進村莊可持續發展。

“我想修一座橋,讓村外的人過來看看我們外普拉,看看我們的房子、唱唱我們的歌、跳跳我們的舞,融入我們的生活。”朱永艷說,她最大的心愿是讓外普拉的芒果干、民宿、山山水水以及火波若瑪藝術團走出山寨、走出云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2月20日   第 09 版)

編輯:王慧文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在线网站黄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