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實時新聞
內蒙古兩會|委員通道再開啟 新面孔帶來新聲音
1月12日14時,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如約開啟。寶音賀西、展長振、郝振宇、烏蘭圖雅4位新當選政協委員走上通道接受記者提問,聚焦熱點話題,回應民生關切,凝聚發展共識。
寶音賀西:大力建設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
“內蒙古新能源發電總量全國第一,新能源綠電外送量全國第一,新能源已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工業大學副校長寶音賀西說。
作為一名高校科研人員,寶音賀西關注的重點是內蒙古在新能源領域的科研創新能力問題。他認為,內蒙古在這方面還比較薄弱,人才供應不足,尤其短缺高端科技人才。
寶音賀西說:“作為高校科研人員,我們有責任把內蒙古能源領域的關鍵問題解決在內蒙古大地上,把更多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把高附加值產業鏈留在內蒙古,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厚的能源家底。”
展長振:以“3+1”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要做到‘3+1’。其中3指3種思維方式,分別是科研思維、工程思維和市場思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創新中心總經理展長振,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2020年初,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的展長振來到內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創新中心任職,開展石墨烯新材料行業相關的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工作。
“科研思維確保技術的先進性與視野的前瞻性;工程思維確保技術和項目能順利走出實驗室、走進工廠,順利放大、落地、生產;市場思維即保障產品是市場和客戶所需要的,具有市場競爭力。同時,開展項目一定要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的政策,順應地方的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他進一步闡釋說。
郝振宇:讓“雙碳”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對于內蒙古來講,雙碳經濟不僅是重大歷史機遇,更是我們這代人最應該肩負的歷史責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碳中和產業協會會長郝振宇希望,能為社會提供一個碳知識、碳普惠、碳服務的開放渠道,帶動“雙碳”產業融合互通。
“雙碳經濟將成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郝振宇認為,要走出去、引進來,廣泛交流,以“新思路”推動“新發展”,讓內蒙古變成國家雙碳大平臺,讓央企、國企項目場景扎根在內蒙古,讓雙碳“鏈主”民營企業創新在內蒙古。
烏蘭圖雅:凝聚文藝力量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歌唱演員烏蘭圖雅認為,在鄉村這個廣闊舞臺上,文藝工作者既能施展才華,還能在人民之中汲取豐沛的創作源泉。
2022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興安盟委宣傳部統籌自治區優秀文化文藝資源,發起“文化村長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行動”,烏蘭圖雅是參與此活動的首批10名文藝工作者之一。
烏蘭圖雅說:“文藝志愿者、文藝工作者要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這里有更廣闊的天地,不僅可以讓文藝工作者施展藝術才華,也可以汲取更多的藝術滋養。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也是我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堅實落腳點。我們將繼續為鄉村振興鼓與呼,講好鄉村振興故事。”最后,烏蘭圖雅現場唱起一句圍繞鄉村振興創作的歌詞,引來掌聲一片。(馬凱)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