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動態
新界別咋履職?新委員有話說
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環境資源組小組討論現場小記
記者 劉彤
1月14日下午2時,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各界別的第一次小組討論。與其他小組不同的是,今年新設立的界別——環境資源界小組討論現場“新意”盎然,“新聲”不斷:“環境資源界是本屆北京市政協的創新,我們在這里齊聚,既是緣分,也是見證了一個新的起點!”“為什么會設置這個環境資源新界別?我們界別重點應該關注哪些方面?”“我是新委員,期待盡快舉行新委員的培訓學習!”……
新界別,新委員,新期待,新征程,擁有諸多“新”的環境資源界委員們展開熱烈討論。
“我是新委員,主要從事勘察設計、巖土工程工作。我覺得我們環境資源界別的專業性很強。”傅志斌委員第一個發言,他長期在工程地質與巖土工程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一線工作,所完成的項目注重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突出技術難題。他說:“聽了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后,深深感到我們北京市政協為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我想,我們環境資源界未來也一定能為助力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作用。”
“我也是一名新委員,來自首創環保集團,主要從事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海綿城市建設、智慧化環保等工作。”黃綿松委員接過話題說:“我是一名致公黨黨員,過去參加過黨派的協商調研,對政協有一些了解,但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我希望能在政協平臺發揮專業特長,為城鄉協調發展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創新驅動等工作提出好建議。”他這次帶來一件《關于加強“雙碳”目標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體系建設的提案》,圍繞北京在“十四五”期間如何持續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建議。
九三學社通州區工委主委柳曉雷委員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理解:“設立環境資源界別充分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環境資源領域的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二十大賦予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任務。所以,在這個重要節點設立環境資源界別意義重大。我認為,生態安全、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打造韌性城市等,都是我們界別應該研究和思考的。”
對此,既是“新兵”又是“老將”的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也有同感。“我是本屆北京市政協新委員,同時我也是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我認為,設立環境資源這個新界別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閔慶文說,“現在全社會越來越關心關注資源承載力、生態脆弱性、環境治理等問題。生態問題不僅僅是生態污染問題,還包括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問題。對我們界別來說,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和關注。比如,北京有很多自然保護地,如何協調處理好自然保護地內的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的關系?北京如何構建生態涵養的農業農村,通過發揮郊區農業農村生態和文化功能的價值來促進產業振興?這些都是我們界別應該關注,并且能夠通過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開展民主協商來推動解決的。”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中鋁物資有限公司總裁、執行董事于華委員說:“大家的發言讓我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了更深認識,也對我今后履職有了更大啟發。政協各界別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能夠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題、綠色首都建設、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等首都新功能建設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在未來履職中,我將圍繞礦山環境生態化、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助力資源行業轉型升級等領域建言獻策!”
當天,正值北方“小年”。新界別開啟新氣象。委員們約定:認真寫好“委員作業”,為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增添新的生機活力!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