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科學麻辣燙
“駕駛”月球車、火星車是什么感覺?
近年來,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連創新高。北京飛控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突破掌握50余項航天飛控關鍵技術,瞄準“更快、更準、更穩、更好”目標,為我國建造空間站、完成探月工程、躋身行星探測領域世界先進行列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中,航天器類型多樣、狀態復雜,特別是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實驗艙創新采用自主遠距離導引的快速交會對接技術,故障入口多、處置時間緊、碰撞規避實施難。航天器太空交會對接是世界航天領域內公認的最復雜、最難攻關的技術之一。北京飛控團隊開展快速交會對接、復雜構型大型航天器精密定軌預報及碰撞規避等技術研究,助力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近地快速交會對接的國家,為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提供堅實保障。
嫦娥五號任務是迄今為止我國航天史上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尤其是月面采樣階段,面臨時間約束緊、機械臂控制精度要求高、狀態監視判讀時效性和準確性要求高等諸多挑戰。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 榮志飛:在嫦娥五號月面采樣任務當中,留給我們的采樣的時間只有30個小時,所以我們采樣的控制流程進行了優化,從原來的4個小時一次采樣,到任務當中,我們縮短到2個小時一次采樣。
團隊成員連續奮戰48個小時沒有合眼,高效精準控制月面采樣分系統完成采樣工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畫上圓滿的句號。
相比駕駛月球車,火星的約束比月球更多,能源、通信數據量、移動行為等種種限制,給地面遙操作控制帶來不少挑戰。團隊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我國首次行星際空間遙操作飛控技術體系,并通過精妙操作,實現了祝融號火星車日行二十米、百日行千米的目標,獲取了大量高價值的科學探測數據。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 榮志飛:我們還有鵲橋二號中繼星,還有嫦娥六號任務的準備和執行,后續的任務依然很多,也很繁重,對我們青年一代來說是很好的成長和鍛煉的平臺和機會。我們一定不忘初心使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