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主席日志
一線協商解民憂
——訪福建省三明市政協主席宋志強
本報記者 王惠兵 通訊員 盧毅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重大部署。這為人民政協探索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來,福建省三明市政協大力推行“一線協商工作法”,積極探索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新途徑。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三明市政協主席宋志強。
記者:請問“一線協商工作法”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宋志強:黨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我們牢牢把握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價值取向,主動站位第一線,扎實做好助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市政協組織招商引資、“委員河長”、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等“1+3”重點工作,確保政協始終與黨委、政府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發展同力。
不建機構建機制,織密“協商在一線”層層網絡,打通政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解決基層“兩個薄弱”問題,全市鄉鎮、社區、企業等都創新組建了“政協委員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12345”熱線中心、助企發展等“政協委員工作站”49個,組織開展“居民夜談會”等履職活動139場,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89件,遍地開花、各具特色的委員工作站已成為全市委員協商議政的“新載體”、凝聚共識的“連心橋”、收集民意的“好驛站”、服務群眾的“橋頭堡”。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圍繞發展全局和群眾關切問題,市政協形成了開展專題協商2場、對口協商9場、重點提案辦理協商9場的“2+9+9”協商格局。過去一年,市政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明、沙縣、永安要組團發展”的重要囑托,開展“推動‘三沙永’融合發展 加快‘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設”專題協商,從強化協同融合、基礎設施融合、產業融合、功能融合、機制融合等方面,提出28條具體建議,為做大中心城市凝心聚力。
記者:“一線協商工作法”在實踐中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宋志強:受疫情影響,文旅康養產業受到較大沖擊。在市政協開展的“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專題協商會上,10位委員從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挖掘產業融合深度、拓展產品功能維度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建議,為全市文旅康養產業紓困解難、加快發展建言獻策。
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壯大石墨(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化工園區本質安全水平、發展花卉苗木產業……一場又一場“上下貫通、內外相聯”的協商活動亦在不斷“下移”,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美好局面。
把“一線招商、一線擔當”融入履職,做實各級政協組織招商引資工作。市政協則堅持全面發動、全員行動、全程聯動,全市政協組織共有1000多名委員投身招商一線,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六個一”活動,助力“以商招商”“鄉賢招商”“產業鏈招商”,累計簽約項目198個,建成項目33個,總投資26.46億元。
“同心共守綠水青山”是市政協進一步打響的品牌,我們選聘205名省市縣政協委員擔任新一輪“委員河長”,全年開展一線巡河1.29萬人次,反映各類問題1435件,已處置解決1056件。為此,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向全國推介三明市“委員河長”機制,三明市政協在全國“基層河湖保護監管能力線上培訓班”上作了經驗交流,引起反響。
記者:下一步,市政協將如何持續探索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
宋志強:新時代新形勢下,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全市政協將以主體身份嵌入中國式現代化三明場景建設,聚焦經濟發展高質量、改革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效能、生態文明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持續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一線延伸,著力打造反映民意的新渠道、協商議政的新平臺、凝聚共識的新載體,繼續探索建立一線“微協商”“微建議”“微監督”“微落實”等整體聯動機制,全面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實現政協協商民主與基層協商民主有效銜接、相融共促,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協離我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2月06日 第 07 版)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