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最美長安街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2月04日 第 06 版)
作者:任啟亮
網時讀書會和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發起并組織的“最美長安街”征文活動,得到全國各地作者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一時間來稿如潮,精品迭出。主辦單位精選部分征文作品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不僅是獻給長安街的一份厚禮,對于記錄北京城乃至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長安街被稱為神州第一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有著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在世界范圍內同樣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最美長安街》就像一幅連接古今、跨越時空、畫面闊遠、情景交融的巨幅長卷,從不同維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展現了長安街的歷史地位、多彩風貌、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充分表達了長安街的大美、完美和最美。
我陸陸續續讀到《最美長安街》的文稿,有的反復讀了多遍,被深深吸引,更被一次次感動。
這是一條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歷史長街。北京長安街始建于明永樂十七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她見證過封建王朝的盛衰興替,經歷過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沐浴過新文化運動的文明曙光,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踏上了中華民族復興圓夢的偉大征程。她從歷史中走來,一路櫛風沐雨,有慷慨悲歌,也有苦難輝煌,與中華民族的脈搏同頻共振,也必將昂首挺胸繼續踏上新時代的偉大征途。
這是一條貫穿北京城的東西軸線、四通八達的交通干道。最早的長安街東起東單、西至西單,號稱十里長街。隨著北京城市的發展,如今的長安街從樹木蔥蘢的定都峰腳下,一直延伸到大運河沿岸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成為浩浩蕩蕩的百里長街。長安街與北京城的南北軸線在天安門前交匯,成為貫穿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她從東西二環一直穿過東西六環,連接著北京城的四面八方。從最早的1路公共汽車到地鐵1號線,迎送著無數次的日出日落,也目睹了千千萬萬的北京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剛學會開車時經常忘記行車路線,她每每都是把車開向長安街,只要到了長安街,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路線了。
這里各式建筑鱗次櫛比,是北京城流動的建筑博物館。從建于明永樂15年莊嚴雄偉的天安門,到直入云霄的CBD中國尊,跨越數百年,融中國傳統風格與中西合璧的現代風格為一體,長安街的建筑可謂無與倫比。新中國初期北京著名的10大建筑就有5座坐落在長安街,包括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北京火車站、民族文化宮等。從20世紀80年代起,各類建筑更是拔地而起,把長安街裝點得異彩紛呈,如國家大劇院、新東方廣場、國貿、萬達廣場、央視傳播大樓、CBD中心,等等。
這里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名副其實的商業服務業中心。長安街兩側集中了老牌的王府井商業街、前門大街、東單和西單,也有新建的百盛購物中心、長安商場、新東方購物廣場,還有面向普通百姓的城鄉貿易中心、復興商業城等。北京和全國的特色產品、名優品牌應有盡有,老字號商鋪比比皆是,也是國際知名品牌最為集中的地方。這里極盡繁華熱鬧,人氣超旺,是中外游客購物休閑、品嘗中華美食、感受市井生活的最佳去處。
這里文化藝術機構和設施眾多,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長廊。長安街的兩旁坐落著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鐵路博物館、紫檀博物館;有國家大劇院、中央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中國廣播藝術團等藝術團體及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長安劇院等藝術場所;還有西單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北京新聞出版大廈、東單體育場、中央廣播電視臺、民族文化宮、科技會堂、世紀壇公園等。多樣的文化載體,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歷史與現代、物質與精神的時代交響,使長安街更具獨特魅力。
這里是中國發展進步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從東單西單到門頭溝通州,從區區十里綿延到百里,長安街從古老走向現代,從沉默走向輝煌,是中國發展的一道縮影,是中國40多年滄桑巨變的見證。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一代共產黨人,審時度勢,力挽狂瀾,以非凡的勇氣和使命擔當,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經過40多年的奮斗,神州大地滄海桑田、天翻地覆。長安街作為中國距離心臟最近最敏感的一根神經,無疑走在前列。如今,她變得更長、更寬、更高、更璀璨奪目。
這里是中國的門面和中心,有著無可替代的政治地位和象征意義。天安門廣場被稱為中國的心臟,是舉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地方,也是舉辦節慶活動和群眾聯歡的場所。歷次國慶慶典和閱兵儀式都在這里舉行。長安街核心區坐落著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大以及國家軍事機關,中央和國家的許多重要部門也位居長安街兩側,這里還有眾多重要的國家金融機構等中央企業。可以想象國家前進方向的確立、發展藍圖的繪就、任務目標的制定、重大事項的推進等都與長安街不無關系。我們還記得,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周恩來總理抱病作報告,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我們還記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京西賓館召開,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們更記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以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上,威武雄壯的人民解放軍方陣和武器裝備行進在長安街以及各式先進戰機低空飛過天安門廣場的情景……北京城數百年的風雨兼程,新中國70多年的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誰敢說與長安街沒有關系!
長安街的美是跨越古今一脈相承的美,是全方位立體化的美,是物化的景觀與社會生活有機結合的美。她的美大氣磅礴、內外兼修、形神兼備、血肉豐滿、獨一無二,是當之無愧的最美。世界上也有不少知名的大街,如法國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蘭布拉大道、俄羅斯圣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道等,哪一條也無法與我們北京的長安街媲美!
《最美長安街》中,不僅有宏大記事、莊嚴時刻、熱烈場面,也有平凡經歷、生活瑣事、兒時趣聞、成長故事,甚至還有街景、樹木等。這都是每位作者的親身經歷、真實感受,展現給讀者的是真實的長安街,更是融入作者血液中的長安街,還是充滿時代氣息和人間煙火的長安街。
《最美長安街》的作者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有八九十歲的老者,也有20來歲的青年。他們經歷不同、職業各異,有土生土長的老北京,長期居住、生活、工作在長安街周邊,與長安街朝夕相處;也有匆匆過客,與長安街僅有一兩次短暫接觸,但他們對長安街的感情是相通的,對長安街的愛是深厚的。長安街的美在他們心中靜靜流淌。
國慶慶典坐在觀禮臺上看閱兵式,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天安門廣場參加群眾聯歡載歌載舞,欣喜若狂。家住長安街旁邊的胡同里,晚飯后要去長安街轉轉,聽聽風吹樹葉的響聲。辦公室的窗口對著長安街,每天無數次張望,看那里的車流、人流。上班路上騎行在長安街心情舒暢,車輪如飛。練長跑選擇在長安街,腳底生風。帶著家鄉來京的晚輩,披星戴月到天安門廣場,向國旗敬個禮。千里迢迢來京出差,顧不得鞍馬勞頓,第一時間奔向長安街,天安門前留個影。子女工作單位在長安街,讓父輩自豪和欣慰。因了長安街還成就一對姻緣。
寫長安街是因為愛長安街,寫長安街是因為長安街的美。這種美帶給人們的是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是滿滿的正能量和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本文是作者為《最美長安街》寫的序,發表時有刪節。)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