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與1962年畫報上的“昆大班”相逢

2023年02月20日 10:11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0216(1679526)-20230220100825_愛奇藝

作者:羅建華

新春讀《人民政協報》春秋周刊,一篇《“傳字輩”的傳奇》撞入眼簾,閱后意興未盡,因為文中提及的“昆大班”,其風采初展在一冊60年前的老畫報上,我在孩提時代就十分熟悉。2018年昆曲名家蔡正仁先生來武漢主演《長生殿》,我還曾攜老畫報到后臺請他簽名留念,也給這位77歲的“昆大班”老人帶去一份驚喜。

這一冊老畫報,是《人民畫報》1962年第9期,它以《昆曲舞臺上的新人》為題,從第7頁開始用3個版刊出9幅圖片,包括《墻頭馬上》《貴妃醉酒》《活捉王魁》《鐘馗嫁妹》《擋馬》5幅昆曲劇照和4幅學藝生活照。其中《貴妃醉酒》《活捉王魁》《鐘馗嫁妹》為大幅彩色照片,畫面明麗奪目,小時候不知看過多少遍。

《昆曲舞臺上的新人》開篇道:“去年,上海第一批青年昆曲演員正式登上了舞臺,人們看了他們的演出之后,不只為他們的良好演技而高興,更為昆曲這一古老劇種增添了新的血液而高興。”在追述了昆曲的起源及面臨失傳的困境后,重點介紹說:“上海昆曲訓練班設于1954年,不久,擴大為上海戲曲學校。上海第一批昆曲新演員,就是這個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這批演員在校八年,藝術上承受前輩昆曲藝人的教導,功力比較深厚,能演幾十出戲,而且,生、旦、凈、丑都有優秀人才。這批昆曲舞臺上的新人,去年與同校京劇班畢業生組成了實驗京昆劇團,演出于上海等地,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這個上海昆曲訓練班,原來就是今天行家津津樂道的“昆大班”。正是從《昆曲舞臺上的新人》中,我早早結識了蔡正仁、華文漪、岳美緹、梁谷音、王英芝、王芝泉、劉異龍、方洋等當年學員,他們在昆曲“傳”字輩藝術家的悉心傳授下,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優秀昆曲表演人才,承前啟后歷練成一代藝術大家。

《人民畫報》報道《昆曲舞臺上的新人》之時,我只有6歲多,還未上小學,雖然不大識字,但喜歡翻看家中的畫報。而真正熟悉其內容,還是由于母親留下夾鞋樣的兩冊,壓在我和弟弟的床墊下保存,長大了時常翻看不說,還將各個獨立的圖片編排成連貫的故事,煞有介事地哄弟妹們玩。一冊上有“蘇軍攻克柏林”“回族青年革命者馬駿”“嶺南畫派”等,一冊便是這期“昆曲新人”“水鄉的橋”“娘子關”了,至今我雖是67歲老者,幾乎可以一一復述出來。

相較而言,對《昆曲舞臺上的新人》印象更深,這是因為父親在漢口六渡橋長大,打小泡在“新市場”(今民眾樂園)戲窩子聽戲,到軍工廠后又負責俱樂部活動,曾組織劇團演出戲曲,這一期畫報留下來,恐怕與他的愛好相關。有同好的朋友來,他不止一次找出畫報,一起品點《貴妃醉酒》等劇照。

耳濡目染,我也愛上了戲曲,并像父親一樣,無論京、漢、楚都喜歡,跟著他四處上戲園子過癮。《昆曲舞臺上的新人》,顯然讓我對昆曲多了一分親切,乃至看到連環畫《墻頭馬上》,也能與之呼應聯系。

改革開放后,昆曲《十五貫》重演,再傳當年“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的佳話。這時我已20多歲了,父親帶我看昆曲電影《十五貫》,又看楚劇移植《十五貫》。而且,劇中的蘇州知府況鐘,作為“清官”也早為我景仰,高中時代的筆記本抄錄過他的“離任詩”兩首,其“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蜜如泉”終生記取,后來據此撰《馬前灑酒蜜如泉》一文,呼喚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登載于2003年4月10日的《長江日報》上。

進入新世紀,昆曲同全國其他劇種一樣,在市場沖擊下日顯頹勢,然我是堅定的“發燒友”,每有演出必爭取一觀。白先勇倡導的青春版《牡丹亭》,我看過兩個班底不同主角的演繹,2016年8月12日的日記為之感嘆:“昆曲因《牡丹亭》青春版而親近莘莘學子,大學生中出現‘昆蟲’,多美!”也由此敬重白先勇對昆曲藝術的摯愛和發揚,當我應邀到華中師范大學講座“漢派京劇”時,特意借用他談昆曲的一句話做了講座題目——《讓大學生看到古典文化的美》。

2016年10月15日,為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從“昆大班”走出的昆曲名家岳美緹,登上武漢圖書館“名家論壇”,主講《“巾生今世”——我演湯顯祖筆下的柳夢梅》,我與長江日報負責報道的記者王娟談起《昆曲舞臺上的新人》,只是老畫報因母親剛剛去世,不知遺落在哪個角落。她立即委托一位“昆蟲”女孩,從網上又購得一冊,使我老物新藏、舊夢重溫。

2017年春,上海昆劇團別出心裁,為“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文化年”,推出全本“臨川四夢”。巡演來漢,我這個“老昆蟲”豈能錯失機遇,補看了兩場不曾領略的《邯鄲記》和《南柯夢》,當然是大飽眼福,驚嘆表演之精湛。

2018年,武漢主辦“第六屆中華優秀戲曲文化藝術節”,上海昆劇院帶來了全本《長生殿》。我在3月19日日記中寫下:“一連三晚上武漢劇院觀上昆全本《長生殿》之《釵盒情定》《霓裳羽衣》《馬嵬驚變》,洪昇杰作,戲劇經典,得到一流的演繹,只能嘆‘唯美’。昨晚,特帶去1962年第9期《人民畫報》……蔡正仁以77歲偕73歲張靜嫻出演《馬嵬驚變》這富有藝術張力的第三本,寶刀不老,大師風范。戲畢,由王娟聯系去后臺,請其在畫報上簽字留影,他也頗為欣喜。”

令蔡正仁欣喜的是,“時光穿梭一個花甲子,還有當年的小朋友記得”,同時他也較自得地感嘆:“當年我好年輕啊!”

2019年7月13日和14日兩天,“全國名團名家武漢行”過程中,上海京劇團史依弘一人演繹“梅尚程荀”四出經典劇目,其中荀派《金玉奴》中的公子莫稽出場,字幕上出現“蔡正仁”,讓人喜出望外一片掌聲。他年近八旬,為史依弘配戲爐火純青,我只有通過不斷叫好,遙遙慶祝這次“相會”。

兩次與蔡正仁舞臺“相會”,算得上與“昆大班”的現場重逢,保留下來的四張入場券,也是一個普通觀眾對60年情愫的小小紀念。前幾年,上海創新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明星版,梁谷音飾演阿香媽,又一個“昆大班”名家的身影閃現,一份微妙的親切感動輕輕漾動——人生并沒有太多的巧合啊!

(作者系武漢市政協《武漢文史資料》編審、《長江日報》高級編輯)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2月16日   第 11 版)

編輯:王慧文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日本久久久免费精品 | 亚洲综合在线日韩欧美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