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能帶走的清遠雞”押注電商 開辟全國戰場
早已在大灣區出圈的清遠雞正加速“飛”向全國。當地政府發力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將清遠雞納入“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定下目標到“十四五”末期年產值超百億元。線上流量分化,預制菜大火后,企業主動求變,從渠道到產品,調整戰略。
廣東天農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農”)是清遠雞產業的龍頭企業,每年出欄清遠雞3000萬只。其電商部總監陳鋒表示,天農今年重點開辟華東市場,布局預制菜。進入農業領域創業的“農一代”劉秋艷,開發出“能帶走的清遠雞”,通過快團團等社群團購工具將咸香雞、五指毛桃雞等預制菜產品賣至北京、上海,年銷售額超千萬。
然而,一直在思考如何出圈的他們也意識到,其他區域消費者即便熟悉清遠雞,也不知其特點和產品優勢。新的一年,他們鎖定線上,入駐電商平臺尋找新發展機會,用好產品帶動清遠雞出圈,推動小眾農產品走出去,打開全國大市場。
開辟新戰場,瞄準百億級產業
清遠雞是“嶺南第一雞”。因母雞背羽面點綴著芝麻樣斑點而得名,被稱為清遠麻雞,俗稱清遠雞。清遠麻雞屬小型優質肉用雞種,其外貌特征為“一楔、二細、三麻身”。烹飪不受單一限制,被名廚稱為文武雞,蒸、燜、燉、炒、烤均可成為上肴。
在“無雞不成宴”的粵港澳文化中,清遠雞更是人們的首選。在鐘愛白切雞的“老廣”眼中,清遠雞皮薄少油有嚼勁,僅白切即味道鮮美。早在2006年,清遠雞被原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10年被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2年10月,清遠(麻)雞被納入2022年農業精品培育計劃。
據了解,清遠雞2021年出欄量1.28億只,年產值65億元。作為當地農業支柱產業,清遠市2022年初即提出重點打造包括清遠雞在內的五大百億產業,并定下力爭到“十四五”末期,清遠雞年出欄量達到2億只,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目標。
在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外語與經貿學院副院長喻立看來,打造百億級農業產業,一是體量上要上規模,即從傳統農耕模式向產業集群模式轉變;二是產業鏈要做到更長更深,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滿足多層次需求;三是要根據終端的需求來定制化生產,提升對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和效率。
頭部企業已開始提速。天農董事長、總裁張正芬提到,公司新增一個清遠雞原種保種場,體量達10萬只。同時,公司新建了大型現代化養雞場,預計今年底建成。
此外,天農同步調整銷售區域和渠道,開辟新戰場。陳鋒表示,公司今年一大重點即開辟華東市場。上海等城市消費力強,對食材要求較高,且飲食習慣、口味等與南方相近。這也是公司未來的新增長點。
具體來看,他提到,線下,華東市場此前以凍品為主,天農今年將在商超、餐飲等渠道銷售生鮮雞。線上,天農將重點運營拼多多,上架百元左右的生鮮雞、鹽焗雞等,入駐百億補貼。
看好預制菜,做“能帶走的清遠雞”
預制菜是清遠雞沖刺百億產業產值的一大路徑。2022年,廣東省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風口之下,清遠發布《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培育3個以上預制菜集聚產區,10家以上預制菜核心企業,100個以上預制菜優秀供應基地,創建1個以上預制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此前專注于養殖的龍頭企業開始發力預制菜。廣東愛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研發鹽焗雞、豉油雞、咖喱雞等多款清遠雞預制菜。其相關負責人稱,深加工食品產品溢價高,可對抗養殖周期風險,帶動產業融合發展。
早在2016年即推出鹽焗清遠雞的天農,目前已推出20多款預制菜產品,主要面向大灣區市場和一二線城市。其中,鳳中皇8分鐘靚雞湯成為電商爆款。作為高端土雞,正宗清遠雞的售價并不低。其中,天農鳳中皇系列為298元,天農系列大多在100多元。陳鋒透露,為提高產品附加值,與百元以下的雞類預制菜進行差異化競爭,天農將鮑魚、海參等高端食材與清遠雞相結合,推出花膠雞煲、海參干貝雞煲等。
他還提到,經過2022年的摸索,天農已轉變開發思路,不再只盯著清遠雞,而是研發各類非清遠雞食材預制菜。同時,針對年輕人、白領等推出休閑零食品牌“鳳小鳳”,上線了可作為下午茶的小包裝類鹽焗雞產品。除豉油雞、口水雞等清遠雞預制菜之外,天農還研發出各類非清遠雞食材預制菜,包括不同口味撈面、鹵豬蹄、叉燒等。
清遠本地人劉秋艷創業之初即確定要做“能帶走的清遠雞”。家在景區附近的她,經常見到前來清遠旅游的大灣區游客品嘗清遠雞之后,希望能帶給親友分享。她索性直接創業,尋找配方,建設加工廠,開發出五指毛桃雞、咸香雞、豉油雞等熟食。“好的地標農產品或區域特色產品,一定要有好的產品來承載。”
押注線上,借百億補貼出圈
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本土創業者,談及清遠雞未來的發展空間時,均將線上視為未來實現高增長的重要渠道。相比于線下,線上平臺是企業內容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渠道。陳鋒提到,公司此前更多精力在養殖端,對終端和品牌營銷的投入近年來逐步增加,如線下營銷推廣活動、線下門店等,希望迎合年輕消費群體,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天農。
“線下營銷的可持續性并不強,后期開始調整策略,注重線上營銷。”陳鋒提到,線上不僅僅是銷售渠道,也是重要的種草和營銷渠道,提升自家品牌知名度,推動清遠雞出圈。目前,天農對高管進行集中培訓,讓他們熟悉線上的玩法和流量運營機制。
劉秋艷擅長私域運營,對流量較為敏感。近年來,她帶著自家產品跑各類展會,吸引快團團等社群團購的明星團長,將自家品牌產品賣至上海、北京兩地的小區。
根據她的經驗,社群團購流量穩定、復購率高的同時,對產品要求較高。根據消費端反饋改進包裝,增加豬肚雞、椰子雞等產品。在發力社群團購同時,她入駐一年多的拼多多,已拼出三萬多單,可生食雞蛋一度闖入品類榜前三。
為盡快摸清楚流量機制,劉秋艷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客服。令她意外的是,目標客群多為購買力強的銀發一族。他們看重產品品質,復購率極高。此外,后臺的廣告投放機制對商家友好,會根據商家商品的銷量、排名等匹配適合的投入。
春節之后,劉秋艷打算重新招聘電商運營人員,開發定制款產品,讓自家王牌產品能夠在平臺出圈,觸達更多消費者。陳鋒則打算在百億補貼上線多款產品,最終篩選出爆款單品。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