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美麗鄉村
黑石梁天塹變通途
山西渾源縣西南山區的官兒鄉,地處北岳恒山腹地,距離縣城45公里,這里群山連綿,山大溝深,屬于典型的高寒山區。
官兒的老一輩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他們就想修一條通往外面的路,但苦于險峻的黑石梁阻隔。那時出行靠兩個腳板行走。人們去縣城辦事,沿著黑石梁要徒步行走一整天。運輸東西靠人背驢馱,在幾近60度的斜坡上,攀爬挪動,汗水浸透了腳下的土地。
閉塞的交通束縛了人們掙脫貧困的雙手,大量的黃芪、土特產品無法銷售出去,生了急病的村民有的抬到半路就咽了氣,山外的女人也不想嫁到山里來,許多男人都在打光棍。修路,成了官兒人民最急切的期盼。
黑石梁是通往縣城的必經之路。黑石梁海拔2000多米,綿延十余里,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從黑石梁一路向東北方向走,沿途經過破兌臼、大石頭、柴樹溝、西泥溝、寒水溝、郝家灣、尹家嘴、大磁窯、下板坡、北岳恒山、懸空寺,進入縣城。修這條路,是官兒歷屆黨委政府關注的重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年冬閑時,公社總要組織各村青壯年勞力在黑石梁上修路,但由于那時沒有開挖機械,沒有裝卸運輸設備,路修了很多年,還是進展不大,只是一條簡易路。
1973年,時任官兒公社書記的靳文奎,帶領各大隊的干部社員開始在黑石梁上修路,炸響了開山炮。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僅靠镢頭、鐵鍬,修路的社員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經過三年的努力,黑石梁公路基本成形。眼看勝利在望,靳文奎鼓勵大伙兒繼續加油干:“鄉親們,我說過,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公路總會修到家門口,汽車也一定能開進官兒來。”
就這樣,沒有外援,沒有一件像樣的機械設備,硬是靠一雙手,用大錘、鋼釬,一錘錘地砸,一釬釬地削,一寸寸地將頑石粉碎,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黑石梁終于在1978年“天塹變通途”,實現了官兒人做了數代的“通路夢”。昔日農民進城早出晚歸,現在農民進城半天來回。
當時的官兒公社買回了一輛55拖拉機,那是轟動鄉里的一件大事,村民們坐上拖拉機進城,歡聲笑語隨著拖拉機的顛簸,跟著灰塵灑在鄉間的土路上。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官兒公社改為官兒鄉。為了方便運輸和出行,鄉里買回了三輛解放牌汽車。那時車經常去縣城里拉貨物,遇上這樣的機會,能坐上汽車進城是極大的榮幸,總有人站在汽車旁邊懇求司機拉上一程。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官兒出現了很多私家客運車,鄉親們乘車更方便了。
這些年,農村道路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4年,“四好農村路”建設提出后,鄉村公路的修繕標準又有很大提高。政府將盤山公路,根據地勢,切除了彎道,降坡度、砌護墻,改善路面,變沙石路面為水泥路面、柏油路面,而路面的厚度也相應增加,提高了車速,避開了山體泥石流滑坡,就是冰天雪地,道路也很暢通。
好多家庭買了摩托車、拖拉機、農用運輸車。今天的公路工程建設標準高、質量好,安全、警示設施完備,道路交通標志完善。寬敞、光亮的盤山公路,安裝了堅固的金屬護欄。有了這條路,來鄉村旅游的人多了,回鄉創業的村民也逐漸多了起來。客商不再望而止步,紛紛前來投資興辦企業。村民們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利用交通方便、土特產豐富的有利條件,做起了各種生意。如今的官兒大地充滿勃勃生機,正以堅定的步伐,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黑石梁九曲十八彎的柏油路,像一條巨龍,盤繞在風景秀麗的山間,已成為一條美麗的鄉村景觀道。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