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產業動態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中國載人航天如何走向廣袤太空?

2023年02月25日 16:05  |  作者:馬帥莎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2月24日,“逐夢寰宇問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這是官方首次面向社會公眾全面系統展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十年發展歷程和建設成就。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三十而立之年。在這一年的尾聲,中國全面建成空間站,完成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后一步。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不斷擴展自己的認知和活動范圍,仰望和探索浩瀚蒼穹不僅對國家,對人類亦有重要意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載人航天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還能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人去向哪里,人類文明才能走到哪里,載人航天使人類進入一個新的更加廣袤的空間,人們不僅可以認識新的科學現象,還可以利用特殊的太空環境開展科學研究。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2022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宣布,“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

從藍圖繪夢到奮斗圓夢,幾代中國航天人用了整整三十年。這三十年是中國載人航天自主發展的探索之旅。盡管在工程立項實施前中國已經掌握了運載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等基礎技術,但在載人航天領域,中國幾乎從零開始。

三十年來,中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技術,成為第三個具有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能力的國家,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和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建成中國首個試驗性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了貨物運輸、推進劑補加等技術,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基礎、積累經驗。

從一人一天飛行到三人半年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天宮一號到中國空間站,回望這條技術“闖關升級”之路,一個鮮明特點是穩扎穩打、穩中提速,前二十年扎實夯基壘石,后十年全力加速沖刺。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離不開對技術路線的正確選擇。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載人航天分為航天飛機和載人飛船兩條技術路徑,而航天飛機是當時的熱潮。中國經過反復論證,根據自身的經濟和技術條件,最終選擇從載人飛船起步。如今,世界其他航天國家已從航天飛機轉到載人飛船這條道路上來。

周建平指出,中國沒有發生技術路線的重大調整,現在來看,這條路的選擇是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能夠順利實施這么多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

三十年完成“三步走”,離不開歷代航天人的持續攻關。作為中國第一型載人運載火箭,長二F火箭攜手神舟飛船已成功將16位航天員、26人次送入太空。多年來,科研人員始終致力于進一步提升火箭性能。如今,長二F火箭安全性已從研制之初的0.997提高至0.99996,這意味著即使火箭出現飛行故障,航天員逃逸失敗的可能性都不到萬分之一。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的錢航曾參與研制長二F火箭故障檢測與逃逸系統,他告訴記者,從立項研制到性能優化,并不是越來越輕松的過程,很多情況下并沒有國外可借鑒的經驗,必須依靠科研人員主動尋找和發現問題。

錢航參與了空間站建造以來的歷次載人發射任務。他感慨,看到航天員自信從容地進入自己參與研制的火箭,看到航天員將生命安全托付在科研人員手中,那種感覺真是不一樣,“老前輩曾跟我們說,和衛星發射不同的是,我們設計的火箭是送人上太空的,人的生命是無價的。這些年的親身經歷讓我對這句話的感觸更深,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這不是一句口號。”

在這樣一批批科研人員的攻關下,邁入空間站時代,中國載人航天給人們帶來了更多驚喜。中國人首次進駐自己的空間站、中國女性首次進行太空行走、機械臂首次亮相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員首次完成6個月在軌駐留、天舟貨運飛船創下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世界紀錄、中國首次實現6個航天員同時在軌……新的技術突破為中國航天增添了更多高光時刻。

如今,中國人的“太空家園”已經建成,并進入十年以上的運營與發展階段,未來太空中還將留下更多中國航天員的“足跡”。當前,中國航天員隊伍正在不斷擴大成長,航天員選拔和訓練越來越規范,機制越來越成熟。

在400公里天外“安家”的同時,中國載人航天也正走在登月的路上。此次展覽首次展出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面著陸器等未來載人登月主要飛行產品模型。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說,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我們還將走向更遠的深空。”人們期待,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尤物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 久久亚洲日韩理论AⅤ片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中文字老妇女偷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