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賀春蘭)“醫學基礎研究是整個醫學科研體系的源頭。”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杰孚指出,醫學基礎研究戰略意義重大。我國需要加強醫學基礎研究,從根本上掌握關鍵醫學核心技術,以從源頭上創新,實現從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及生產全鏈條模式。
楊杰孚提出,我國醫療產業長期以來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術問題,特別是在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存在短板。目前國家在政策層面對我國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及重要藥品的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生產扶持力度尚不夠大,缺少切實可行的鼓勵創新機制和宏觀環境;總體投入不足;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及生產、臨床應用之間缺乏有機聯系;高端產品的高級專業人才缺乏。
為此,楊杰孚建議,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自然基金委以及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國內從事高端醫療設備及重要藥物相關的機構,將醫學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及生產到臨床應用相關部門結合,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出臺相關制度鼓勵原始創新和探索,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國的自主創新打下扎實基礎。爭取在5-10年內達到大部分高端醫療產品及重要藥物獨立自主開發及生產。特別是要加大對危害公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基礎研究及產品研發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如加大對心血管造影設備、CT、核磁共振、超聲設備、加速器、植入起搏器及除顫器等這些“卡脖子”產品研發的投入。同時建立從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及生產到臨床應用全鏈條模式。
此外,楊杰孚還建議,健全有利于創新設備及藥物的激勵機制,以調動企業積極性,同時也要建立風險保障機制,以支持企業大膽探索。“自主創新,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楊杰孚強調,要高度鼓勵個人或團體的自由探索式研究,為他們提供寬松的科研創新環境。楊杰孚還特別建議,鼓勵使用自主創新國產設備及藥品。除了在審批流程及產品招標等方面給予“綠色通道”外,國家還可出臺相應政策,逐步提高國產創新設備及藥物的政府采購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