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與她結緣
——我與人民政協報華夏文藝副刊的故事
■精彩閱讀:
她是可親可愛的朋友,也是相伴相攜的知己。她伴我成長,助我履職,更是我與朋友們溝通的橋梁。
欣聞人民政協報創刊40周年,回想剛剛過去的五年,我與她的結緣,讓我的履職經歷更為豐富多彩。
2018年,我開始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我每天都能收到人民政協報。除了開會、學習、視察、考察,人民政協報是我與政協聯系的最重要的紐帶。每天下班,我就到宿舍傳達室取報紙,已經成為規定動作。閱讀報紙,是我每天的必修課。我還經常直接上網看數字版的報紙,這樣更及時、便捷,也能解決字號太小看不清楚的問題。通過讀報,我學習政治理論,了解國內外最新消息,關注政協工作動態,借鑒其他委員的履職經驗,還學習到不少文史知識。
記得有一次,到全國政協機關開會,我結識了人民政協報文化周刊的記者。她想會后對我進行專訪。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心想,我又不是大名人,為什么采訪我呢?她說,人民政協報是為所有委員服務的,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名氣大小。我一下子感覺和報紙的距離縮短了很多。不久,她就如約而至,與我溝通,了解我的情況,并寫出采訪報道“新時代的文獻采編研究”,讓更多讀者了解我們這個不太熱門但又很有意義的行業。
我與人民政協報的關系進一步深化是在2021年和2022年。我開始擔任全國“兩會”期間的“特邀委員記者”,將自己所見所聞及時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2021年,我拍攝的“鏡頭里的‘女神’們會后討論不停歇”和“鏡頭中的贊意”被發表在人民政協網。2022年,我的報道“慰問堅持境外工作的委員”也發表在人民政協網。這讓我想起2019年國慶盛典時,報社記者跟我說:“您在現場,是我們大家的‘眼睛’,您可以用手機多拍一些照片,一是留存紀念,二是發回報社,與更多讀者分享。”于是我便更加細心捕捉盛典的各種瞬間。有了這樣的經歷,不僅讓我更全面地關注盛典的各個側面,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還讓我感覺自己就是報社的一分子,多一個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經歷的事情的機會,更體會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辛勞和不易。
我平時的工作涉及買書和編書,我自己也喜歡讀書,偶爾寫書評。人民政協報給了我一個平臺,讓我有機會發表讀書心得。2020年9月5日,文化周刊發表了訪談“書人樂緣——顧犇委員談讀書與音樂”,介紹了我讀書的故事。2021年8月,華夏文藝副刊還發表了我在政協讀書活動中的體會文章“為國已報曾伏虎,再灑淚雨慰忠魂”。甚至還有,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任啟亮也發文“一位委員的‘全民閱讀’情”,介紹了我對閱讀的看法。2022年12月10日,報紙刊發了我的書評“一次閱讀,一次震撼”,介紹了中國僑聯常委呂濤博士的新書《阡陌青田:民國時期青田華僑的遷移路徑與發展圖景研究》,他不久后成為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也是我們的緣分使然。
和人民政協報的故事還有很多,她是可親可愛的朋友,也是相伴相攜的知己。她伴我成長,助我履職,更是我與朋友們溝通的橋梁。我每天都關注她的動態,她不斷改進,從過去網絡版的圖形顯示,到現在PDF格式下載,還有各種自媒體平臺的推送,都給讀者們帶來便利。期待人民政協報與時俱進,在不惑之年更上一層樓!
(作者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外文采編部原主任 顧犇)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