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資訊
紀念傅璇琮先生90誕辰暨《傅璇琮文集》發布會在京召開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謝穎)日前,紀念傅璇琮先生90誕辰暨《傅璇琮文集》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蒙民偉人文樓召開。會議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華書局聯合主辦,4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傅璇琮先生的長女傅旭清、次女傅文青出席。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指出,傅璇琮先生作為清華的校友和教授,為清華中文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紀念傅先生,清華建立了傅璇琮文庫,編纂了傅璇琮紀念文集,并定期舉辦璇琮學術講座、璇琮青年學術論壇等系列活動。此次與中華書局竭誠合作編纂出版《傅璇琮文集》二十四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俞國林提到,清華大學和中華書局是兩家擁有110多年歷史的單位,在各自歷史上提及姓氏即知所指代為誰者,清華有“梅校長”,中華有“傅先生”。他介紹了《傅璇琮文集》策劃和編纂的始末,以及文集由中華出版并在清華召開發布會的多重紀念意義。
《傅璇琮文集》收錄傅璇琮先生著作七種,包括其個人著作《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翰林學士傳論》《李德裕年譜》,合著《李德裕文集校箋》《河岳英靈集研究》,另將其1956年至2016年間發表在報刊雜志和收錄于專集的360余篇文章,依時間為序整理為《駝草集》。
本次會議分為四場座談會,參會學者回憶與傅先生的交往,圍繞傅先生的治學方法與思想、學術成就與貢獻、為學為人的品德與胸懷,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多位學者提及傅璇琮先生秉持整體性和前瞻性的學術理念,引領了整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和風氣的轉變,是學科的領路人和規劃師。
北京大學葛曉音教授指出,傅先生對古代文學研究發展的路向有其通盤的思考,為新時期唐代文學研究開出了一種文史結合的方向和路數,影響了以陶敏、陳尚君為代表的許多中青年學者,他的理念和實踐一直引導著新時期唐代文學研究界努力的方向,使唐代文學研究的總體水平大大提高。
南開大學盧盛江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詹福瑞教授、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強調了傅先生治學思想的通識性、整體性,他運用把史實考證與理論探索、文學與歷史、橫向和縱向、微觀與宏觀結合起來的綜合性研究方法,體現了大的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劉寧研究員則提出,傅先生是對現代學術學科式發展作出里程碑式貢獻的人物,他以具有現代眼光的學科發展意識,去推動建立學科范式、培養學科隊伍、樹立學術規范,同時避免了學科的封閉性。這種里程碑式的貢獻是不可復制的。
來自出版界的專家就傅璇琮先生對中國出版事業作出的貢獻進行了闡述。鳳凰出版社原社長姜小青指出,傅先生主持了眾多對中國學術有重大影響的出版工作,同時又是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型編輯,這樣的人是稀缺的,對于中國出版意義非凡。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長高克勤談到,傅先生長期擔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秘書長,唐代文學學會會長,自覺擔當起學術界領袖的責任,他主編和參編大量的書籍,貢獻不僅在中華書局,更在整個中國出版、中國學術。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原新聞出版總署中華字庫工程總體組張力偉都曾在中華書局與傅先生共事,他們回憶了傅先生在書局工作的日常點滴,一位和藹可親、勤勉樸實的學者型編輯形象如在眼前。
此外,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清華大學圖書館劉薔研究員等提到了傅先生領銜的全字頭總字頭大書的編纂,贊嘆其視野之廣、戰略之高、能力之強、格局之大,其關于如何做古籍整理的理念,是值得后輩繼承的豐厚學術遺產。
傅璇宗先生是杰出的學者、偉大的出版家、高尚的人,多位專家引用“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來評價他,四川大學王兆鵬教授更是引用了孔穎達對“三不朽”的解釋來形容傅先生: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劉躍進教授認為,傅璇琮先生為學、為人、行文的特點是別人不可復制的,可總結為傅璇琮現象,這是一個時代的現象。建議編寫傅璇琮資料長編、書信日記選編、學術評論集等,以傳承和發揚傅先生的這些優秀精神和品質。
上海交通大學楊慶存教授認為《傅璇琮文集》的出版有利于學界進一步深入了解傅先生的道德人品與學術境界。中華書局原執行董事徐俊評價文集規模巨大、典重精美、編纂高效。浙江大學胡可先教授認為這二十四本著作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也是現代學術史的經典著作。鄭州師范學院張驍飛教授認為文集向世人集中展示了傅先生的學術遺產以及崇高人格,《駝草集》的命名充分體現了傅先生一生堅毅的人格力量。
座談會后,傅璇琮先生次女傅文青代表家屬致辭,對清華大學、中華書局及參會嘉賓表示感謝,并與大家分享了傅先生熱愛生活、興趣廣泛、具有浪漫情懷的一面。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