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懷念厲以寧先生
郁鈞劍
厲以寧先生去世了,享年92歲。
厲先生是教經濟學的,在前幾年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厲先生與林毅夫先生、吳敬璉先生同被稱為是中國經濟學領域及中國社會改革發展的強有力的推動者和中流砥柱。
1998年我到北大藝術學系讀在職研究生,那時最想見到的北大老師就是葉朗先生、錢理群先生和厲以寧先生。崇拜葉朗、錢理群二位先生是有理由的,因為他倆都是當代文學藝術領域的巨擘。而崇拜厲先生當然也有出處,即知道他會倚聲填詞,而且填得還非常好!還真別說,我國老一輩的知識分子里不少人都有這種“跨界”的本事,如李四光先生、袁隆平先生會拉小提琴,錢學森、屠呦呦先生會彈鋼琴。他們都是我前進路上的坐標與榜樣。
真沒想到入學后的1999年9月27日下午,在學校舉辦迎國慶50周年的活動中,竟相遇到了久仰的江蘇老鄉厲先生。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卻說應該是:“老鄉見老鄉,心里喜洋洋!”那天活動結束后,厲先生十分熱情地邀請我去了校園里文史樓南面的光華學院,去了他的辦公室。更沒想到的是,厲先生還贈送給我一本他的《厲以寧詞一百首》。當我看見他認真地在扉頁上寫下“郁鈞劍同學惠存”中的“同學”這兩個字時,心中油然生起了一種不知是膜拜崇敬,還是幸福親切的感動,或是對人格人品,修身修養的一種感悟,總之那天這種有著無窮滋味的一瞬,似乎再也沒有過。
記得前些年我寫過一篇曾與厲先生有過這段詩詞緣的小文,當時我還去網上搜了,知道他還健在,便琢磨著找時間去拜訪拜訪他老人家,也想贈送一本我新出版的詩詞集給他。
不料疫情反反復復,此心愿便被拖了下來。這一拖竟成遺憾。
人生閱歷告訴我,真的是如果想到了什么要做的事,就要盡快地去做。許多事情往往一不小心耽擱了,遲疑了,也就過去了,會終成遺憾。
厲先生倚聲填的詞,多是小令,且以婉約為主。他多從身邊生活入眼著手,雖然多為小山、小水、小景、小物,但卻蘊藏著大胸懷、大氣場、大意境。如一首我很喜歡的他寫于60多年前的[好事近]“陋室且安家,門外楊柳新插。屋后種些青菜,養一群雞鴨。泥壺小火沏清茶,來客好陳榻。棋罷笑論殘局,點兩支紅蠟?!?/p>
東邊的晨光升起來了,讀著如此美哉妙哉、巧哉暖哉的句子,仿佛看見厲先生正在晨光里微微的對著我笑。
(作者系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歌唱家,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