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單艇獨雷”戰巨艦
1955年1月10日22時39分,東南沿海白巖山觀通站雷達兵報告:發現敵艦!東海艦隊魚雷艇第一大隊指揮員剛剛部署艦艇迎敵,就得到102號魚雷艇艇長張逸民的請戰要求。原來,就在當天稍早,102艇與101艇編隊出海迎擊敵艦。當敵艦就在眼前時,102艇的左發射管卻由于技術故障,魚雷未能擊中目標。就這樣,張逸民和全體艇員“窩著一肚子火”執行了返航的指令。
經領導研究,同意了張逸民的請戰要求。
雖然在返航后,102號艇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立即檢修了發射管,但再次出航時只有一個發射管里裝有魚雷,而一條1噸重的魚雷對于排水量僅有22噸的魚雷艇平衡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天氣惡劣的海面上急駛,其危險是顯而易見的。
出發時,張逸民命令艇員盡量都靠在一側,用人的體重勉強“配平”。經過劈波斬浪,23時18分,102號艇和敵艦在海上“不期而遇”了。敵艦是排水量1030噸的“洞庭”號炮艦。該艦速度比較快,能開到24節,機動能力較強;炮火威力大,艦首為76.2毫米火炮,艦尾有40毫米火炮;吃水很淺,只有兩米多一點,號稱“不怕魚雷攻擊”。張逸民立即命令“全體人員進入戰位,準備發射魚雷”。張逸民明白眼前的局勢,“孤艇獨雷”戰巨艦,必須確保一發命中要害,只有這樣才能免遭敵人的毀滅性反擊?!敖?,再近些!”張逸民命令輪機長以35節的高速向“洞庭”號撲去。
500米,400米,300米,250米……由于海上風大浪高、隱蔽得當,敵人根本沒有發現102號艇的快速接近。在距離敵艦只有200米的距離時,張逸民下令發射了魚雷。發射后,102艇全速“倒車”,由于慣性,仍然向前沖了幾十米,然后才一個180度大轉彎,急速掉頭,以最高速度遠離敵艦。
約10秒后,敵艦被擊中,一聲悶雷般的巨響后,海面上升起了一個約20米高的水柱。由于距離太近,102號艇上的所有玻璃和安全燈罩全部被沖擊波震碎,艙面6人瞬時失聰。張逸民命令102號艇停止行駛進行觀察,在確認敵艦中彈后,立即向上級匯報。隨后,張逸民率102號艇勝利返航,受到戰友們的熱烈歡迎。
102號艇擊沉敵艦“洞庭”號,開創了海軍快艇作戰史上的奇跡。此前在世界海戰史上,還沒有單艇獨雷在大風浪中擊沉敵艦的先例,更沒有在200米內發射魚雷的先例。戰后,102號艇被授予“功勛魚雷快艇”,張逸民榮記二等功。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4月20日 第 10 版)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