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品牌興農
選育好種子,采取好技術,用上好種苗,種出好產品,提供好服務——
天津:桑梓西瓜為“甜蜜產業”增添地道風味桑梓西瓜核心生產基地的西瓜大棚內,王英鋒夫婦用手剝開了剛采摘下來的桑梓西瓜。
古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天津市薊州區桑梓西瓜在當地流傳百年,其爽脆、多汁、香甜的口感有著故鄉的味道。
桑梓鎮地處天津市薊州區西南端、泃河東岸,與河北省三河市隔泃河相望。“桑梓西瓜”于2015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現在,鎮內9個村莊的西瓜均可使用該地理標志,其中桑梓村、馬坊村、紅旗莊村三村更成為桑梓西瓜核心種植基地。
要問桑梓西瓜有什么特點,桑梓鎮黨委書記陳義軍感言,桑梓西瓜有顆善于自我迭代的“紅心”。曾經,桑梓鎮種植西瓜因無法“重茬”,影響規模化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桑梓人尋求變革,采用南瓜砧木嫁接法突破困局,讓桑梓常年飄滿瓜香。
如今,桑梓西瓜的品種、種植模式等又進一步升級。2022年,桑梓西瓜基地被列入第一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名單。2023年,桑梓被認定為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就像我們的‘桑梓豆片’因制作手法獨特被評為地理標志產品一樣,‘桑梓西瓜’也將用種植技術鎖定品質和品牌。”陳義軍表示。
大瓜變小瓜
品種改良甘甜更盛
在天津市區,不少中老年市民對桑梓西瓜的印象還停留在大個兒的“蜜歌”“美都”等本地大田西瓜品種。
進入21世紀,桑梓鎮常年瓜香不斷,但香甜、高產并不意味著高收益。近年來,桑梓西瓜面臨二次升級,只有農產品品質超群、單價提高,才有望讓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尋求優質新品種成為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在京津冀協調發展中,桑梓西瓜也在不斷接觸更廣闊的市場。市場上熱銷的小個頭精品吊蔓西瓜進入桑梓種植戶的視野。這種能被都市白領女性裝進手提包里的小西瓜重量僅1.5-2公斤,身價不菲、炙手可熱。
桑梓鎮精品西瓜產業園區技術總監馮金剛介紹,鎮內的西瓜精品園區,對于品種更為敏感。早在幾年前,園區就與日本萩原農場合作引入L600禮品型西瓜,從中科院引入“超越夢想”精品西瓜以及“美秀”“京美2K”等。目前,“超越夢想”在全鎮小西瓜種植品種中能占到60%。
與此同時,園區不斷培育本土桑梓精品小西瓜。“我們已經育成‘桑梓一號’‘朗月’‘明月’‘黛小甜’等本土吊蔓瓜品種,今年5月陸續上市。”天津市桑田梓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禮介紹,企業培育的“桑梓一號”集合同類小西瓜優勢,且更適應本地水土種植,更突破了進口小西瓜品種“卡脖子”的問題。
鎖定種植品種后,桑梓鎮對西瓜品種進行產業引導,鼓勵基地培育桑梓西瓜秧苗銷售。今年,桑梓鎮精品西瓜產業園可實現一次性培育西瓜秧苗20萬株,秧苗培育共計44個大棚。這些秧苗可產50萬斤小西瓜。目前,桑梓鎮培育的本地瓜苗每棵低于進口苗2毛錢。
如今,桑梓鎮西瓜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以無人機視角俯視桑梓,萬畝田疇上齊整的涼棚和暖棚頗為壯觀。“鎮內有設施西瓜2000余畝,其中全部種植吊蔓西瓜。這種精品小西瓜,畝產在3000公斤以上,畝產值近4萬元。”桑梓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繼良介紹,“以前,咱們露天大瓜一畝地種600株,畝產11000斤;現在,咱們精品小西瓜一畝地種2200株,畝產量在6500斤左右,畝效益接近4萬元,是原來的一倍多。”
粗放到精細
規范種植提升品質
說起育苗,不得不提到當地解決土地“重茬”的經歷。“今年種,明年歇”,同地塊連續種植西瓜的間隔至少要在8年以上。
如何能實現持續增產增收,是擺在鎮政府面前的又一大難題。
經過調研發現,通過把西瓜苗嫁接在南瓜秧上,可以徹底解決西瓜“重茬”的困擾。“首先南瓜的根系發達,它吸收營養還特別快,嫁接到這上面的西瓜長得都特別大,而且還能解決‘重茬’的問題。”馮金剛指著缽里育好的苗解釋,等南瓜苗長到“兩葉一芯”的時候削一片葉和部分芯,再把斜切好的西瓜苗放到上面,用小夾子固定住完成嫁接。
為了讓農戶們快速精準地掌握這一方法,培訓必不可少。據介紹,從西瓜下籽、定植再到后期的管理,都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其實老百姓對于基本的田間操作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規模比較大的,比如100來畝地的育苗,就需要一些培訓指導,讓一致性更好,標準化程度更高。”天津農學院教師張衛華告訴記者,在精品西瓜示范園擔任科技特派員近5年,他深感培訓的重要作用,“之前老百姓施肥屬于有什么用什么,也沒搞清楚為什么這樣用,應該用什么,比較粗放。經過培訓他們才知道西瓜種植前期和后期施的肥是不一樣的。降低成本的同時,咱們瓜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目前,依靠天津農學院師資力量,桑梓先后制定了《桑梓西瓜日光溫室栽培技術規范》《桑梓西瓜露地栽培技術規范》《桑梓西瓜嫁接育苗技術規范》等十二項專業技術規范,并計劃利用2-3年時間申報國家級標準。
標準的統一也讓桑梓西瓜的品質穩步提升。通過采取“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建立質量管控機制”等措施,極大提高了西瓜種植戶種植效益,種植規模有序擴大的局面進一步顯現,產業優勢進一步增強。
線下到線上
有序布局開辟市場
走進桑梓西瓜核心生產基地的暖棚,每一藤秧苗上錯落結著綠色暗紋的小西瓜,西瓜秧上還綁著紅、黑、白三種顏色的細繩。種了15年西瓜的馬坊村村民王英鋒告訴記者,這些細繩一是為了防止西瓜掉落,二是為了記錄西瓜的成熟時間,區分其成熟程度。
“紅繩的還沒熟,黑繩和白繩都熟了,可以采摘了。”王英鋒解釋,“怕游客來采摘西瓜不知道哪個熟了,要是摘下來是生的,人家就不愿意來了。”說話間,王英鋒敲了敲西瓜皮,聽聲音辨別熟了,就用剪刀剪掉藤蔓,一個西瓜就裝進了印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桑梓西瓜”包裝箱。“一會還得貼上‘津農精品’的追溯碼。”王英鋒說。
劉繼良介紹,桑梓鎮規范使用地理標志包裝標識簽,統一印制包裝箱,“要想使用我們這個包裝,首先西瓜的品質得過關,通過考核之后才能簽協議。”自桑梓西瓜被評為“津農精品”以來,追溯碼也讓桑梓西瓜有了“身份證”,掃描西瓜上貼的追溯碼,就可以看到桑梓西瓜的產區范圍、品種產量以及特色亮點等相關信息。
一直以來,桑梓西瓜主要以傳統收購及采摘的方式銷售,為更好地打響桑梓西瓜的品牌,當地政府扶持壯大華昱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專業運營桑梓西瓜電商銷售。
“之前的培訓只能從生產以及零散銷售的角度提供一些幫助,這次就是想打造‘桑梓農品’平臺,上線小程序,目的都是為了給有一定規模的產品打造中高端的品牌,提升農民的收益。”華昱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佟興華告訴記者。
目前,桑梓鎮已建設了網紅培育示范區、電商銷售基地。從種子選育、西瓜種植、產品冷藏、銷售、西瓜秧無害化處理全產業鏈框架基本形成,還依托天津科技大學研發力量,積極推進西瓜啤酒、西瓜飲料等加工產業。
桑梓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桑梓將著力提升新型經營主體規范化管理水平,有序擴大種植規模,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緊密聯接機制。在選育好的種子、采取好的技術、用上好的種苗、種出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五好”供應鏈的帶動下,不斷提高桑梓西瓜市場競爭力,引導桑梓西瓜由傳統農業向綠色農業轉型升級。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