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致公黨
致公黨福建省委會調研數字賦能提升糧食保障能力
做好“一粒米”的文章人民政協網5月22日電(記者 王惠兵)無人機、大數據、區塊鏈、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農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互聯網+農業”成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5月18日至19日,致公黨福建省委會赴南平市浦城縣、建陽區開展“數字賦能,提升糧食保障能力”調研活動,助力全省做好“一粒米”的文章。
自動化生產鏈、智能化倉庫、現代化包裝設計……在福建浦城閩越山水米業有限公司車間內,調研組親眼見證了一條條科技滿滿的大米產業鏈條高效運行的畫面,大家都不約而同發出感嘆,“有了先進的科技設備和技術,種地也變得‘高大上’了。”
“用手機掃一掃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看到浦城大米從種植到抵達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該公司董事長鐘安森介紹,“一品一碼”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查,如今消費者對“浦城大米”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調研組一行還先后走訪了福建永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陽主要糧食合作社等,以及浦城主要糧食產區,了解企業和種植大戶糧食生產情況、數字技術在糧食生產和管理方面的應用等。
如何加速“數字農業”發展,推動中國農業從“大”轉“強”?調研組建議,持續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創新工程建設,全力推進農業遙感衛星等天基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打造集糧食生產、收購、儲備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構建完善的農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以大數據驅動鄉村生產經營管理與服務體系現代化的應用水平。
致公黨福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吳棉國表示,通過本次實地調研,有利于總結經驗做法,了解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尤其是數字技術、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糧食生產、流通領域應用情況。下一步,將持續發揮省農科院支部和省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等基層組織、黨員智力優勢,在數字技術和糧食生產交叉領域,形成高質量決策建議。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