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藝文

加強視聽產業版權保護,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2023年06月20日 14:00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本報記者 張麗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17日   第 07 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著數字內容產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也為數字版權保護帶來諸多新要求新挑戰。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絡視聽產品的版權交易日趨活躍,網絡視聽新媒體正成為潛力巨大的新興版權產業。如何提高網絡視聽產業版權保護力度,促進我國網絡視聽產業健康發展,以更好地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成為相關領域政協委員與專家學者所關注與聚焦的話題。

構建多元共贏的版權保護生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視聽行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認為,加強視聽產業版權保護,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善于研究互聯網視聽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長期立法和近期專項重點治理目標,并充分認識到視聽產業版權保護問題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孫寶林在相關調查研究中發現,近年來網絡視聽行業惡意侵權案例多發,還存在侵權樣態復雜化、違法成本低廉化等現象。“首播利益消耗嚴重,大大增加了維權成本。”這讓孫寶林深刻感受到,在加大對重點侵權場景打擊力度的同時,還要強化全社會的版權意識,提高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版權、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保護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并建立版權信用體系,采用自愿登記原則,為數據確權。他提議可以啟動“讓版權文化進校園”活動,“其實現在的學生比我們想象得更有版權意識,所以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近年來,微電影、短視頻、綜藝節目、體育賽事視頻等新型創作成果不斷涌現,但對這類作品的權利歸屬存在難以界定、進而無法明確其保護范圍的現實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四川恒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正國為此呼吁,將網絡視聽作品做進一步區分,及時吸收司法實踐有益成果,盡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使作品更好地依法授權、依法獲權、依法維權、依法用權,用好產品保護的著作權,同時,加強合法宣傳和價值引領,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好故事、講清法理,最大限度發揮辦理一案、影響一片的效果。

“版權保護問題說來已久,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之后,版權問題亟待進一步隨著社會發展而給予解決。”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張建國表示,這需要首先明確視聽產權保護的范圍和界定,平衡好用戶體驗和平臺權益,其次繼續細化版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網絡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目的是鼓勵原創,其本質上也是利益關系的平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坦言,進一步平衡人與人之間、產業鏈之間的利益關系,要有利于創新,有利于所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也是版權保護的使命與初衷。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媛媛分析道,視聽產業走上正軌后,產品變現越來越依靠視頻質量本身,用戶在逐步習慣付費觀看的同時,對消費視頻的產品質量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她認為,為促進網絡視聽產業更好發展,需要在成果表現、生產制作、價值追求、行為驅動等方面更好定位,做好作品和產品的關系平衡、專業和自制的關系平衡、內涵與流量的關系平衡、社會與資本的關系平衡。

增強視聽產業原創力傳播力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看來,促進視聽行業良性發展,內容品質仍是重中之重。“要推動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以符合互聯網話語特點和受眾習慣的方式,發揮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空間的輿論引導作用,提高新媒體內容產出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李巖建議,相關部門可考慮設置專項獎勵或資助,選拔、鼓勵高質量水準和具備中華文化特色的“出圈”優質作品及作者,同時用好新聞媒體、圖書出版等行業“國家隊”和主流平臺力量,以喜聞樂見、深入淺出的方式傳播更多具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的內容。

隨著影視行業數字化發展,線上文娛消費需求激增,這對影視行業的版權保護與版權收益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認為,“唯有在內容創作源頭上迸發創新活力,才能突破困局,而創作人權益得到充分保護,更有助于創新精神得以釋放。”他建議,加強版權保護意識的普及,建立更為嚴格有效的保護機制;同時加強影視內容的監測和保護,做好對侵權盜版行為的預防和追蹤;還可以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協調產業鏈相關制度,搭建交易平臺,維護行業健康發展。

“內容是網絡視聽產業安身立命的根本,版權保護因此成了重中之重。”北京市文化娛樂法學會副會長李巍闡釋道,由于作品內容成本較高,前端內容創作不可標準化,量產較困難,加上播出效果具有一定不確定性,互聯網平臺在針對用戶運營時有很大局限性,面臨中小網站盜版、低價會員傾銷、短視頻打著二創名義實為侵權等風險。“對于網絡視聽產品的產權保護研究,應圍繞內容的生產、宣發、播出以及價值變現整個鏈條,進一步促進版權意識的提升,建立先授權、后使用的規則,明確素材使用合理時長的行業規則。”李巍說。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殷強觀察發現,國內部分宣傳機構向境外推介招商、旅游等,使用了很多媒體資源,但多追求宣傳效果,而忽視了這部分作品的知識產權。為此,殷強認為應增加對境外輸出作品的管理,建立中國在海外落地的視聽產品全球追蹤系統,相關設備廠家在工藝上增加圖像短視頻產品的特殊標注,在出境前做注冊。

“不同國家在版權保護方面都有獨特的經驗和優勢,我們應該根據自身的國情和需求,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拓展和優化影視作品的海外版權發行,保障著作權的合法權益,讓中國文化更加順利地走向海外。”侯光明說道。


編輯:陳姝延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 午夜福利H动漫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