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把安全發展落到細枝末節
6月26日,以“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開幕。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專題分組討論中,委員們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紛紛建言獻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不能有絲毫懈怠。”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可預見卻可預防。如果群眾能夠在事故發生前及時防范,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應急處置,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損失。因而,形成“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社會氛圍尤為重要。
防患于未然,需要群眾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和技能,以及面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興凱在小組發言中提出,應扎實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利用新媒體等,以群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方式,扎實推進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其中,他還特別強調了安全知識進課堂的重要性:“要保證中小學生在安全場館基地每學期上一堂現場實踐教學課。”
“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不僅在于人人學習安全技能,更在于人人具備責任感。張興凱建議:“實施基層安全巡檢一格一員、風險一網統管,并將安全應急寫入村規民約。”他的想法與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吳社洲不謀而合。“哪個地方工作覆蓋面廣、群眾參與度高,哪里的綜合效果就好。”吳社洲分享了他在調研中了解到的經驗——城市和鄉村普遍實行安全工作層級化網格化管理,落實“長責任制”,其中很重要的經驗是黨的支部建在社區和行政村一級,黨小組設在末端的網格。“這就如同我們人民軍隊初創時實行支部建在連上,黨小組設到班……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管安全的決策部署落到社會的細枝末節。”
同時,全民參與安全風險防范,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
一方面,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張興凱舉例道:“運用大數據、工業互聯網、關聯計算等技術手段,運用產品銷售、用電用水用氣等數據信息,甄別違規違法活動。”
另一方面,3年抗擊新冠疫情也催生了城鄉大數據的運用和建設,形成了基層安全治理數字建設智慧建設的經驗。吳社洲介紹:“人在網中管、事在云上辦”的場景已經初見規模。“聯合辦文辦事、聯合處置情況、聯合解決問題的各種‘中心’,一站式一條龍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模式,正在得到普及,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社會平安指數也隨之水漲船高。”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7日 第 04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