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主席日志
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委員之力”
——訪吉林省通榆縣政協主席鄧利輝
人民政協網7月5日電(通訊員 韓碩 記者 高峰)黨的二十大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戰略高度,對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提出明確要求,為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吉林省通榆縣政協錨定黨的二十大對政協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以高質量履職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鑄造政協新品格、彰顯政協新擔當、展現政協新作為,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富強通榆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日前,記者采訪了吉林省通榆縣政協主席鄧利輝。
記者: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通榆縣政協在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方面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工作?
鄧利輝: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其履職協商的過程是廣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共識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要求和特點。為不斷推進基層民主與政協協商民主有效銜接,更好地落實“宣傳政策、參政議政、服務群眾、調研視察、服務大局”五大功能,通榆縣政協建立了26個委員聯絡站和11個委員活動之家,打通民主協商的“最后一公里”,讓協商民主向基層有效延伸。在具體工作中,把全縣小區物業管理既作為縣政協牽頭抓總的一項重點工作,又作為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協商的一項重要內容,緊緊抓住“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關鍵,全程調研、全程謀劃、全程協商、全程協助推動辦理工作,實現了辦理形式全介入、辦理過程多方議、辦理成效多元化,提升了政協提案效能,委員主體作用也得到有效發揮。
記者: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榆縣政協有哪些創新探索?
鄧利輝:體察民情、反映民意是人民政協的一項基礎性工作??h政協堅持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為政協履行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的重要內容,積極運用委員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反饋等形式,拓寬民意反映渠道,解決群眾訴求的實際問題。為此,新一屆縣政協打通界別,按照便于交流的原則,把215名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劃分為10個委員活動小組,以委員聯絡站、委員之家為平臺開展學習、調研、視察、協商、聯誼等活動。十五屆通榆縣政協10個委員活動小組依托委員聯絡站和委員之家就“小區物業管理”“生態旅游開發”“農村土地整理”等20個調研課題進行105次協商、視察和調研,提交小組提案20件,社情民意88件,形成調研報告45個,提出意見建議426條,為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推動通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委員之力”。
記者:打鐵還需自身硬,通榆縣政協在加強自身建設上有哪些舉措?
鄧利輝:我們主要通過健全完善制度、加強委員建設、發揮宣傳作用等方式推動工作創新發展。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黨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建立委員學習培訓制度、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聯動實施意見、走訪調研委員及委員企業實施辦法、委員履職管理暫行辦法等17項具體制度機制。探索成立了縣政協委員管理辦公室黨支部,在10個委員活動小組里分別成立10個黨小組,78名黨員委員全部編入委員活動小組黨小組,制定了委員活動小組黨小組規范化建設方案,達到黨的建設在政協全覆蓋。二是加強委員建設。為進一步發揮委員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采取辦班培訓、專題學習、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委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委員的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強化委員聯系聯絡和履職評價,優化加強委員服務和管理,認真開展“優秀委員活動小組、優秀政協委員、優秀提案”等創爭活動,不斷激發履職盡責的動力和活力。三是加強文化宣傳。創辦“通榆政協”公眾號,編撰委員風采錄、制作委員風采專題片,傳播政協聲音,講好政協故事。高質量籌建“書香政協”文史館,充分發揮好“鑒往知來、存史藏物、資政育人”的功能作用。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