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2023年5月出版的習近平同志《論科技自立自強》,系統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豐富的內涵要求以及明確的實踐導向。結合在主題教育期間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論科技自立自強》,我圍繞科技自立自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談談自己的思考。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對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時代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伴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調整,對各領域產品、服務都帶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需求、新挑戰,甚至是對需求結構、需求內容的系統性重構。加快科技創新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度”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特點進行了精辟總結:一是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二是科技創新深度顯著加深;三是科技創新速度顯著加快;四是科技創新精度顯著加強。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處于歷史性的交匯期,我們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要把握機遇、直面挑戰,下好高水平基礎研究這步先手棋、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場主動仗,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保障。
當前的國際科技經濟競爭格局、我國“三新一高”的重大戰略部署,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緊迫需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美西方對我國科技的遏制和封鎖打壓與日俱增,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以科技為焦點的大國競爭日趨白熱化。隨著中美綜合實力此長彼消,美國對華戰略定位作出重大調整,將我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脫鉤斷鏈”等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對華強硬已經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科技“脫鉤”將是未來美國對我國科技競爭的長期戰略取向,甚至成為美國社會的某種“政治正確”。在今后較長時間內,很難因為政府換屆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把科技發展和科技安全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達到瓶頸,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好發展動力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人與自然不協調不和諧等問題,都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保障。黨的二十大對科技創新發展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強調堅持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創新擺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我們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突破產業瓶頸的努力方向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在戰略上做好前瞻性謀劃,找準重點關鍵,制定針對性策略,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一體化部署、統籌推進。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這四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肩負著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強協同配合。
近年來,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雙一流”建設持續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格局。當前,科技創新的復雜度越來越高,重大創新突破往往需要多學科領域深度交叉融合、多主體開放協同。各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由于各自的定位和特點,任務類型上各有分工,在創新鏈上各有側重,要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強化協同、優勢互補,加強從基本原理、原型、產品到市場的有機銜接和緊密配合,共同履行好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任務。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堅定創新自信。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隨著我們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進入“無人區”,現在我們的“老師”不愿繼續教我們了,甚至連向上爬的梯子也被撤掉了。我們的科技創新事業已經到了非走自主創新、自立自強道路不可的時候了。走自主創新道路、攻克核心技術無疑是一條艱苦卓絕的道路,我們要堅定創新信心、保持戰略定力、錨定長遠發展,一步一步解決面臨的“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問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順應時代要求和現實需求的戰略選擇,是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的系統比拼,絕不能自我封閉、“閉門造車”,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7月11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