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以實際行動幫助走穩走好就業路
?——民革青島市委會助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小記
人民政協網7月12日電(記者 陳小艷 通訊員 陳笑蔚 許剛)“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需要形成學校、社會、政府多方合力,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合理解決好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7月12日,在民革青島市委會舉辦的參政議政日活動上,來自青島民革的企業家代表和參政議政骨干們濟濟一堂,圍繞如何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各抒己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能否高質量就業關系到千萬個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也關系到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據了解,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158萬,創出歷史新高,同時,由于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用工成本增長等原因造成部分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社會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
會上,來自各行各業的民革黨員從學生、學校、社會等不同的角度剖析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深層原因,積極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目前企業‘招工難’和畢業生‘就業難’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愈發突出,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學生去不了想去的崗位。”民革黨員、同大投資控股(青島)有限公司總裁藍健認為是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的供需信息不對稱、對接精準度不高導致了此種情況的出現,“各級政府要做好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規范協調工作,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就業機制;同時要發揮好宏觀調控作用,及時提供準確的就業信息,拓寬就業信息渠道。”
“高校要密切結合市場需求設置相關專業,加大傳統學科專業的改革力度,使學科設置與就業趨向相結合,多培養一些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針對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脫節,學生畢業即“失業”情況,民革黨員、青島教育科學院研究員胡忠瑜提出建議。
“高校要建立與時代相適應的高素質專業化就業指導隊伍,提前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整個在校學習階段,避免即將畢業‘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發生。”“大學畢業生也要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轉變天之驕子觀念,放下身段,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民革黨員們紛紛建言。
當下,在部分畢業生中出現了不想就業、暫緩就業的“慢就業”現象,據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應屆生選擇“慢就業”的比例從去年的15.9%上升到18.9%。
“部分學生選擇‘慢就業’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便找到更合適的工作,但長期慢就業容易引發懶就業、不就業,遠離社會、逃避競爭,最終選擇在家躺平啃老,這種新情況一定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早進行干預,避免造成國家培養的人才浪費。”針對這一就業新現象,民革青島市委會副主委、青島大學化學院教授張波濤建議,選擇“慢就業”的同學要做好職業規劃,在最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多收集就業信息,拓寬求職渠道;盡可能多參加招工單位的筆試面試,積累求職經驗,為早日找到合適的工作做好準備。
據了解,近年來,民革青島市委會除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及助推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建言獻策外,還結合黨員所從事的專業特點,積極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服務,以實際行動幫助他們走穩走好就業路。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面前,一些屢屢應聘失利的同學往往容易出現焦慮、迷茫甚至自我否定的情況,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必須及時進行心理輔導。”民革黨員、青島竹蜻蜓社會服務中心主任王丹是一名專業心理咨詢師。自2018年開始,她面向社會開通了免費心理咨詢熱線,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進行心理輔導,幫助畢業生們克服焦慮、樹立信心,5年來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輔導近千人次。
以青島中信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萬嘉集運集團為代表的多家民革黨員企業主動與駐青高校聯系,每年提供數量不等的實習崗位供在校大學生實踐鍛煉,提升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將來的高質量就業提供幫助。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