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統戰時訊 民族宗教 非公經濟 中央社院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黨外知識分子 涉疆涉藏

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譜寫同心筑夢的壯麗詩篇

——寧夏政協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記事

2023年07月13日 09:5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記者 范文杰

匯聚眾流,方為江海;凝聚共識,自成力量。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的歷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歷史上,各民族交往范圍不斷擴大,交流頻度不斷增強,交融程度不斷加深,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寧夏作為民族自治區,如何才能更好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又能有聲有色有質抓好宣傳教育,全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時,在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闡釋和宣傳教育工作中,有沒有新問題?政策落實上還有哪些難點堵點?這是自治區黨委關心的問題,也是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一直關注的問題。

黨政所需,政協所能。上半年,自治區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緊鑼密鼓展開調研。

調研路上: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盛開

陽春三月,陽光明媚,萬物復蘇。

位于寧夏南部的固原市隆德縣城關鎮竹林社區迎來一隊客人——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陸軍帶隊的調研組。走進社區一路看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手工藝品、書畫作品、攝影作品讓大家目不暇接。

城關鎮竹林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村改居”社區,現有常住人口983戶3206人。這些年,社區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建設與便民服務有機結合,開辦社區食堂,為居民提供平價飯菜,解決困境兒童、老人的吃飯問題;開展“十大百小”活動,由黨員幫助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實現美好心愿;設立日間照料中心,解決孤寡老人生活困難問題,消除子女外出務工的后顧之憂;建設鄉村記憶館,收集各族居民傳統生活物品,再現社區百年歷史變遷,成為喚起各族群眾鄉愁的情感紐帶。

“我們通過組織各族群眾開展文體活動、體育健身賽、傳統歌舞等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活動,組織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知識、民族政策法規。還開展‘致富能手’‘文明家庭’‘民族團結示范戶’等評先選優活動,加強各族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了各族群眾親如一家的濃郁氛圍。”說到這些年社區居民的和諧相處,竹林社區黨支部書記田世雄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固原市政協主席余劍雄介紹說,竹林社區所在的隆德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古雅,是“中國書法之鄉”。委員們看到,在隆德縣渝河岸邊,“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民族團結進步“連心橋”,在彩繪的火紅石榴簇擁下顯得格外耀眼;城鄉街頭巷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快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堅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的標語隨處可見,展現出“家庭和美、鄰里和順、民族和睦、社區和諧”的良好氛圍。

2月到5月,3個多月來,調研組一行先后深入寧夏多地調研。委員們發現,在一些回漢混居的村莊,當遇上誰家有婚嫁時,回族鄰居會主動幫助漢族主家招呼回族朋友。同時,各民族群眾在婚喪嫁娶上相互走動,彼此有人情往來。一位接受調研的基層干部說,他的朋友中各民族都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經常一起聚餐,在生活習慣上相互尊重,關系融洽。

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寧夏這些年的工作成效:

連續39年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活動,連續5年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區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5個、示范縣(區)15個、示范單位37個,自治區級示范單位703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24個、模范個人148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789個、模范個人2223名。

編發《“石榴籽”故事叢書》(一、二輯)20余萬冊,打造《山海情》《家園》等文藝作品30余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60多個。把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融入和諧寺觀教堂創建工作,全區3000余座寺觀教堂實現了全覆蓋。

持續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百場萬人”大宣講活動,累計組織宣講5000余場次,受眾40余萬人次。全力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193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765個,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達標。

石榴花開顏色好,和諧發展碩果香。看到民族團結之花在寧夏處處盛開,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委員們露出了笑容。

建言獻策:齊抓共管做好宣傳教育工作

一種文化、一個民族,從起源形成到發展壯大,都是一個由點到面、由小到大,不斷演化進步的發展過程。

調研中,委員們發現,寧夏把民族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60多年來,帶領各族群眾共同譜寫了寧夏的時代篇章。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如“三交”教育的權威教材和師資力量不足、宣傳方式還不夠豐富、宣講隊伍作用發揮還有待提高等。

馬金寶委員為此提出,目前國內的10億新媒體用戶是宣傳教育的受眾主體,在加強各民族團結、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宣傳教育工作中,主流媒體要應時而動、與時俱進。他建議主流媒體大膽運用互聯網新媒體、新技術、新平臺,實現交往交流交融的最大宣傳教育效能?!捌渲?,在利用互聯網新媒體進行宣傳教育時,還要注重運用各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和表達方式,使宣傳教育的信息傳遞言語更加親民,收效更佳?!?/p>

對于馬金寶委員的觀點,金忠杰委員持相同意見。對于宣傳形式的創新,金忠杰建議創編情景劇、微電影,出版通俗讀物等,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念、歷史、故事等融入藝術作品中,推出一批具有時代色彩的文化藝術精品,更好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引導各族群眾正確認識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從而切實增強“五個認同”。

另外,委員們還發現,社區、鄉村、企業在開展理論宣講時往往很難請到高層次的老師。尤其是在基層,宣講骨干以兼職人員為主,雖然也吸納了一些百姓宣講員及社區志愿者,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宣講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影響了宣講的質量和效果。

“人才很重要,應該建設培養一支專業的宣講隊伍。”楊浣委員建議,從黨校教師、社科骨干、黨務工作者、青年干部、社區干部、先模人物、優秀志愿者中選拔有理論基礎和宣講能力的同志,逐步建立區、市、縣(區)、鄉鎮(街道)四級理論宣講員隊伍,建立完善區級專家庫、基層名師庫、宣講視頻庫、優秀教案庫,推動宣講資源全區共建共享。

楊文筆等委員建議,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理論攻關,編寫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俗讀本和課本教材,方便基層廣泛開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教育,切實提高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快推進自治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挖掘和編纂,挖掘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民俗活動的內涵和價值理念,為基層創新宣傳教育載體、形式,講好民族團結故事提供范本。

賈毅委員則建議加強對“三交”宣傳教育工作落實情況的督查檢查,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凝聚各方工作合力,構建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宣傳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委員們表示,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寧夏擁有書寫不盡的文明與輝煌,推動著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下一步,將持續關注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各項工作,譜寫同心筑夢的壯麗詩篇,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張佳琪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理伦片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