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獨十師解放撫順之戰
▲ 獨立第十師向撫順渾河南岸城區突擊
1948年10月下旬,遼沈戰役進入到決勝的關鍵階段。30日傍晚,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十師在執行作戰任務途經撫順時,發現敵情突變。經過師黨委慎重考慮,決定主動放棄原定作戰計劃,轉而突襲撫順。在夜幕的掩護下,獨立第十師僅用6個小時便結束戰斗,“煤都”撫順回到人民懷抱。
撫順解放之戰,不僅拔掉了威脅人民軍隊解放沈陽的背后“芒刺”,而且極大震懾了沈陽守敵,加快了遼沈戰役勝利的步伐。
臨機決定,突襲撫順
10月23日,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奉命自長春南下,參加解放沈陽的戰斗。作為兵團前衛部隊,獨立第十師的作戰任務是急行600里,直取工業重鎮本溪,協同兵團主力堵截敵軍自沈陽南逃營口的退路。為避免打草驚蛇,防止敵軍識破我軍迂回穿插包圍沈陽的意圖,第1兵團司令部命令獨立第十師繞過撫順,火速南下。
然而當30日傍晚部隊抵達撫順東郊時,天公不作美,連日秋雨導致渾河迎來秋汛。蜿蜒奔騰的渾河橫穿撫順,此刻卻成為“攔路虎”。原本全師準備在撫順東郊下章黨地區淺灘渡河,然而此時水位上漲,平均深度達1.5米,水流湍急,水溫較低,附近無橋梁無渡船。人馬勉強可以泅渡,彈藥輜重無法通過。
就在這時,前方發來兩份戰報,戰場形勢突變。一是安東軍區獨立一支隊于29日與本溪敵軍交火,隨即趁勢追殲,此時已經控制本溪大部地區,預計31日上午結束戰斗。二是各主力縱隊已經陸續抵達預定作戰地點,沈陽之敵南逃的退路已經完全堵截,解放沈陽的戰斗一觸即發。
由于事態緊急,獨立第十師立即召開師黨委擴大會議,討論研究應對方案。師長趙東寰指出,如按照原定計劃強渡渾河,抵達本溪時戰斗已經結束。如就地等待上級命令,極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由于沈、撫之間相距不到100里,一旦撫順之敵鋌而走險,從解放軍的包圍圈外發起偷襲,繼而與沈陽守軍會合,后果不堪設想。
經過權衡利弊后師黨委果斷決定,放棄攻取本溪,轉而突襲撫順。與其勞師費力趕赴本溪而后無功折返,不如就地解放撫順,拔掉這根威脅我大部隊背后的“芒刺”,消滅撫順之敵比拿下本溪更有助于主力部隊解放沈陽。面對稍縱即逝的戰機,趙東寰決定,一面向兵團請示報告,一面做好戰斗準備。同時他強調,要充分發揮我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發揚我軍英勇頑強的優良作風,利用夜幕掩護,主動出擊,打敵人個措手不及。
出敵不意,解放“煤都”
撫順是當時全國唯一一座既能產煤、又能產油(煤油)、還能發電的城市。沈陽的煤、電供應均依賴于撫順。正因如此,遼沈戰役發起后,國民黨勢力派重兵駐守撫順,妄圖依靠堅固的城防工事抵御解放軍的進攻。
此時偵察部隊傳來的消息更加堅定了獨立第十師解放撫順的決心和信心。廖耀湘兵團被解放軍圍殲后,原先駐守撫順的國民黨第六軍第二〇七師緊急回防沈陽。目前駐防的敵軍為沈陽守備總隊第一師,該師6000余人,系由地方保安部隊臨時拼湊。一部駐扎在撫順西郊,一部在渾河北岸城區東側高爾山,依托地形和工事據守,預備隊則在渾河南岸城區。
由于解放軍僅有8000余人,趙東寰決定利用敵軍兵力分散的弱點,在局部形成對敵軍的壓倒性優勢,自北向南、由內而外推進,各個擊破,消滅敵軍有生力量。戰斗由第二十八團擔任主攻,在抵達市內橫跨渾河的大橋——永安橋后,第二十九團作為生力軍加入戰斗,繼續向南突擊,不給敵軍喘息之機。第三十團為預備隊。另外派出小股部隊,襲擾外圍敵軍據點,制造解放軍第一兵團主力圍攻撫順的假象。
31日凌晨1時許,隨著第一兵團司令部新的作戰命令到來,撫順解放之戰正式打響。由于我軍行蹤隱蔽,敵軍始終未能發覺。第二十八團指戰員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現在敵軍面前,僅用兩個小時便控制渾河北岸城區。由于我軍行動迅速,敵軍苦心經營的混凝土工事并未發揮多少作用,大批敵軍從睡夢中驚醒后旋即成為我軍俘虜。有俘虜驚嘆道:“本來偵察撫順東并無解放軍活動,你們不僅來得好快,而且倉促下手于沈陽之前,真出乎意料!”
凌晨3時許,當解放軍攻克永安橋北橋頭之際,驚魂未定的敵軍展開兇猛反撲。位于南橋頭的碉堡群不斷向我軍噴射火舌,敵軍試圖搶回北橋頭。隨著第二十九團及時抵達戰場,敵軍的3次反撲均被打退。隨即我軍組織突擊隊猛撲南橋頭,戰士們前赴后繼,終于將永安橋這座渾河上的交通大動脈牢牢控制。
凌晨4時許,解放軍在渾河南岸琥珀泉山上發現敵軍指揮所。經過激烈的短兵相接,敵軍師長周仲達被解放軍生俘。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第二十八團團長段志清對其審訊時,意外獲知二人為舊相識。1936年11月山城堡戰役,時任國民黨第七十八師某部班長的周仲達被時任紅一軍團某部排長的段志清俘虜,后來又趁亂逃跑。此刻周仲達驚愕之余,耷拉著腦袋,連忙說道:“這次真不跑了。”
盡管敵軍指揮所被解放軍基本搗毀,但是仍有頑敵依托工事,困獸猶斗。對此,解放軍一方面持續進行軍事打擊,另一方面加強政治攻勢,向敵軍宣傳黨的政策。在軍事、政治雙重攻擊下,敵軍殘部眼見大勢已去,相繼放棄抵抗。而駐守撫順西郊的敵軍在向沈陽方向逃竄途中,被我軍擊潰。
至早上7時許,“煤都”獲得解放。此役,獨立第十師僅用6個小時,殲敵4300余人,繳獲大量作戰物資。撫順解放之戰,也成為我軍歷史上一個師殲滅敵軍一個師的經典戰例。戰斗結束后,我軍迅速接管撫順發電廠,拉閘斷電,停止向沈陽供電。這一舉措極大震懾困守沈陽的敵軍,進一步瓦解敵軍意志,加快遼沈戰役勝利步伐。
連獲嘉獎,再踏征程
撫順解放后,如何將城市保護好、接管好,成為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和艱巨的組織工作,其影響力不亞于軍事斗爭。根據東北野戰軍司令部下發的《關于接管城市問題的指示》,趙東寰命令各部隊按照作戰區域駐防,就地做好市政設施、工礦企業的守衛工作,等待接管人員到來,不得私自接收敵產。要嚴格遵守城市紀律,緊密依靠工人階級,及時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我黨我軍的各項政策,做到既要解放撫順,更要保護撫順。
31日下午,第一兵團司令部抵達撫順,兵團首長蕭勁光、蕭華等人對獨立第10師的表現予以高度肯定,并通令嘉獎。
11月1日下午,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發來嘉獎令,不僅對獨立第十師指揮機動、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予以高度肯定,而且對其拉閘斷電的機智舉動予以稱贊。對此,趙東寰向司令部首長表態:“我軍總攻沈陽開始后,部隊打到哪里,撫順的電就立刻送到哪里,哪里就有了光和熱。”11月2日沈陽解放,撫順恢復正常供電、供煤。
戰后,師長趙東寰對撫順解放之戰的經驗進行總結,認為部隊之所以僅用6個小時解決戰斗,原因有三:第一,心中有數是根本,全面、明確地掌握當前的作戰目標,及時了解敵我雙方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一切情況;第二,出敵不意是前提,利用夜幕掩護,乘敵之隙、攻其不備,從敵人工事堅固但卻戒備松弛的高爾山發起進攻;第三,靈活使用兵力是關鍵,堅持靈活機動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一作戰指揮原則。
為了表彰獨立第十師在遼沈戰役期間的突出貢獻,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司令部于12日下令,將其編入三十八軍建制,番號為第一五一師,對此全師上下無不歡欣鼓舞。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