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堅定不移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訪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主席李青
如何引領廣大民營經濟人士凝心聚力、奮斗奮進,奮力蹚出一條新時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主席李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聚焦民企發展的“信心”,重點推動黨和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落實落地,特別是剛剛頒布的“31條”,健全完善助企紓困政策宣傳聯動機制,多做問需于企、問計于企的事情,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兩個毫不動搖”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鞏固政府和民營企業家之間的信任關系,提振發展信心。同時,聚焦民企競爭的“短板”,在破除民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上下功夫,持續破除妨礙各類經營主體公平準入的隱性壁壘,著力破解一批民營企業反映比較強烈的地方保護、所有制歧視等突出問題,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
樹立信心,要正確分析成績與困難。“在各級層面政策、制度紅利的帶動下,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得以充分地激發和釋放,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突破,我們正在告別疫情影響下的舊周期、開啟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周期。”李青以青海省為例說,民營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對全省GDP貢獻超過40%,經營主體活躍度穩步提升,民營企業就業數加速上升,進出口實現快速增長,為全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出了積極貢獻,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當然,由于過去幾年多重因素影響,部分民營企業投資信心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存在收入規模小、剛性支出大、壓縮成本難等問題,自身復蘇不均衡。‘求職難’和‘招工難’并存,民營企業作為穩就業的主體,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這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穩信心、提升企業內生動力。”
就具體落實而言,李青表示,一是聚焦民營企業轉型的“瓶頸”,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激發市場活力緊密結合起來,引導民營企業將自身發展深度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著力突破短板領域,做大做強優勢領域,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二是聚焦民企產品的“銷路”,在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更多有助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上下功夫,推動跨區域協同合作,加快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讓廣大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為強大國內市場注入更多活力。三是聚焦民企面臨的“困惑”,搭建更多政企溝通交流平臺,既要把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宣傳貫徹下去,也要把民營企業的急難愁盼收集梳理上來,及時梳理問題經驗、研究對策建議,發揮好“直通車”作用,開辟好資政建言的綠色通道,著力解決一批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四是聚焦民企擔負的“責任”,創新企業謀發展、鄉村謀振興、群眾謀實惠的協同發展機制,積極開展穩崗就業行動,把取得實效作為社會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鼓勵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助力共同富裕偉大實踐。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7月28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