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國企
有景 有礦 有未來
——帶你走進不一樣的鞍鋼集團
鋼鐵鑄洪流。鋼鐵澆鑄了時代的脊梁,更凝聚著無數中華兒女的強國夢。坐落在遼寧半島中部的鞍山市,跟全國2000多個縣市區一樣,看起來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城市,但因為它是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讓其與眾不同。
鞍山因鞍鋼而出名,一個企業就是一座城市。代代鞍鋼人守護著這里,支撐著中國工業的基礎。近日,記者來到鞍鋼集團,不僅見證了與綠水青山共生的鞍鋼集團,也見證了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的一個側影。
有景——昔日排巖礦 如今碧綠裝
盛夏時節,站在擢秀園南側的山坡上,映入眼簾是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草地成片,有梨園、葡萄園、火炬樹園、丁香園,各有特色。清風掠過,花海起伏,大片的格桑花隨風搖曳,宛如一張天然的彩虹地毯。不聽介紹,難以想象,這座45萬平方米的鞍鋼礦業生態園,是以前大孤山鐵礦的排巖場。
大孤山排巖場是一座見證鞍鋼發展歷史的礦渣山。從日偽時期開始傾倒廢鐵渣,到20世紀80年代,那里已經形成了一座占地面積約2.2平方公里、高47米、總存儲量近億噸的礦渣山,風裹挾著渣塵漫天飛舞,被人們稱為“北大荒”。
“春天看花、夏天看草、秋天看果、冬天看青?!卑颁摷瘓F新聞發言人、黨委宣傳部部長聶振勇告訴記者,現在的礦渣山已經不滿足于植樹造林,更注重季節性和觀賞性,花草樹木搭配有序,每個季節都有屬于自己的花色,實現了把四季美景印在礦渣山上。
礦山修復過程并不容易。“渣山環境太差了,土壤板結十分嚴重,僅靠鐵鍬根本鏟不動,很多時候都要配上錘子和鉗子,幾個人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每種一棵樹,至少要挖1立方米的坑,至少需要1立方米的土,超過38萬棵樹,就是近40萬立方米的土啊。”當地一位工作人員說。
怎么辦?當時最大的挑戰是水、土皆無。為解決土的問題,他們弄來尾礦土,加入保水劑,用編織袋或者柳條筐裝好,把樹苗栽到里面,再連筐帶樹一起放入石頭坑。為解決水的問題,他們在車拉、人抬、袋裝過后發現:山上沒水,但山底礦坑里有啊!于是,礦坑里的水被引到山上,灌滿了蓄水池,既解決了礦坑滲水問題,又滿足了綠化用水的需求。解決了水、土、苗的問題后,樹木成活率也從65%提高了95%。這么一干,就是將近20年。
經過持續不斷地平整、回填和復墾,鞍鋼礦山生態園里栽植了20多個品種的綠化類和觀賞類樹種,開辟梨樹園5萬平方米,李子園3萬平方米?!艾F在每年能摘水果7萬多斤,大家吃了都說甜?!薄霸龠^幾天,南果梨就要成熟了,那可是我們遼南特產?!爆F場負責人說道。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連發5組衛星對比圖,亮出“中國過去10年變化”,鞍鋼集團礦山生態保護成果入選衛星對比圖??梢哉f,大孤山鐵礦排巖場邊坡復墾模式為后來其他礦山邊坡的復墾提供了實例,成為典范,使昔日塵土飛揚的排巖場、尾礦庫成為風光秀麗的多功能生態園。
有礦——是“口糧”更是“話語權”
“口糧”短缺是中國鋼鐵業高質量發展之痛。多年以來,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持續保持在80%以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鐵礦石花費約1281億美元,在鐵礦石價格更高的2021年,更是花費了1847億美元,進口金額僅次于電子技術、集成電路、原油和食品。正因為如此,重組后坐擁遼寧鞍山、本溪地區這條中國最大鐵礦帶,資源儲量占全國16%的鞍鋼集團,科學規劃了鋼鐵、礦業“雙核”發展戰略,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加速推進一批鐵礦開發和擴產項目,加快建設世界級鐵礦基地。
大孤山鐵礦場位于大孤山鎮東南,是鞍山最早開采的鐵礦。從1916年至今,在100多年的時間里,大孤山從一座高280米的礦山開采到地下286米的礦坑,礦坑長1620米,寬1200米,占地面積為10.6平方公里。
記者站在露天礦場的封閉圈外,遠眺這座亞洲最深的露天鐵礦時,內心有一種強烈的震撼感。整個礦坑呈倒金字塔形,在一層薄霧的籠罩下,礦坑深不見底,礦坑周圍的山體上是一圈圈蜿蜒的礦道,遠遠看著又像整齊的梯田,上面奔跑的汽車看起來像甲殼蟲。
據說,大孤山鐵礦的礦坑可以塞得下十幾座能坐9萬人的體育場。
正如鞍鋼集團董事長譚成旭所說,鞍鋼集團是具有明顯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鋼鐵市場承壓之時,礦業成為鞍鋼新的利潤增長極。今年1月至4月份,礦業板塊的利潤貢獻率超過80%。在國際礦價高漲時,它又是鞍鋼平抑鋼鐵供應鏈波動和行業周期風險的“穩定器”。
當前,作為鋼鐵工業的“糧食”,鐵礦資源保障已成為制約鋼鐵行業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譚成旭表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鞍鋼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從鞍鋼自身看,鐵礦資源優勢明顯,并且擁有采礦、選礦、燒結、球團、煉焦、煉鐵、煉鋼、軋鋼完整產業鏈。
此外,鞍鋼齊大山鐵礦在業內聲名赫赫。山“倒著長”,縱橫數千米,礦坑深270米且將繼續擴深至450米。累計捧出4億噸鐵礦石的齊大山,曾是亞洲最大的單體鐵礦山,新中國第一爐鐵水的源頭就在這里。
目前,鞍鋼18個項目入選“基石計劃”,其中6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并按節點推進,如“基石計劃”重要項目、國內最大單體地下鐵礦山——西鞍山鐵礦已開建。國務院國資委等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給予大力支持,開辟綠色通道,該項目六大類40余個要件辦理時間縮短29個月,刷新了國內新建礦山項目要件辦理時間最快紀錄。該項目投資229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年產千萬噸級的世界一流地下鐵礦山,為我國貧鐵礦資源綠色高效開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鞍鋼年產鐵精礦突破5000萬噸,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五,今年上半年生產鐵精礦2678.22萬噸,同比增長2.59%,再創歷史最高紀錄,成為維護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壓艙石”。
有未來——走在鋼鐵數字化路上
鋼鐵行業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之一,是制造業“脊梁”、工業“糧食”。
鋼鐵行業遇上數字化,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走進鞍鋼集團5G+智慧煉鋼集控中心,記者看到,依托5G+工業互聯網,鞍鋼集團正在全面推進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制造已初見成效。控制室內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屏幕觀察著爐火亮度與形狀,判斷爐渣情況,智慧煉鋼系統讓職工們擁有了“透視眼”和“數字大腦”,不僅改善了工作環境,還提高了煉鋼效率。從冶煉生產到市場銷售,從提升質量到提升效率……現在的鞍鋼,“很智慧、很透明”。
“智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集群應用等技術和智能裝備在冶金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實現冶金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和自適應、自決策控制;另一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促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用戶服務、供應鏈一體化協同應用,實現智能決策、智能管控。
“透明”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實現對用戶服務的透明化,實現從訂單到排產、工序流轉、過程管理、產品追溯、用戶服務等全過程的可視化和透明化,提升產品管控和用戶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實現全流程過程管控透明化,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的集成應用,實現生產進度可視、安全庫存預警、異常提醒、多維度報表、數據統計分析、質量追溯等,達到提質和降本增效的目的,全方位提升企業管理和服務能力。
工作人員舉例說,傳統的煉鋼操作,在很多情況下需要依據操作者的經驗來判斷爐內鋼水的形成程度以及產生爐渣的情況。這種“經驗煉鋼”的操作模式,學習時間長,不僅難以保證多批次產品質量統一,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擺脫“經驗煉鋼”的操作瓶頸,鞍鋼集團積極開展“智慧煉鋼”技術攻關,將煉鋼過程交給計算機“算法”和相關設備,依靠動態模型實時計算鋼水溫度以及碳含量等數據,實現了全過程動態自動控制的“一鍵煉鋼”。
近年來,鞍鋼集團不斷加快新一代數字技術與企業場景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聚焦智慧管理,實現業務在線監管與風險防控。通過認真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國資監管信息化建設規劃要求,建成“三重一大”等7套國資監管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協同共享,支撐國資監管數據在線采集與業務的在線監管。
聚焦智慧運營,實現內外協同響應。建成鋼鐵產業一體化經營管理與制造管理模式及系統平臺,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集中一貫制管理、多基地協同制造、對內高效協同和對外快速響應。
聚焦智能制造,實現穩產高產與提質增效。圍繞“鋼鐵、礦山、釩鈦”生產長流程管控,自下而上逐層開展智能裝備、智能單元、智能產線及智能工廠建設。截至目前,各子企業3D崗位機器換人率、產線自控化率、操作室集中化率等主要指標全線飄紅,同比實現大幅度提升。
無論是百里礦山還是沸騰爐前,無論是火紅軋線還是后臺辦公,處處都能感受到產業數字化為企業帶來的喜人變化。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8月08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