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主席日志
緊盯黨政所需 聚焦群眾所盼 以實效擦亮“有事多商量·為民協商”品牌
泰安市岱岳區政協認真落實省政協關于“有事多商量”協商平臺建設的部署要求,完善機制,優化流程,增進實效,擦亮了“有事多商量·為民協商”品牌。全國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高云龍給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機制建得實,協商效果好”的批示;全省基層議事協商推進會、全市“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議事工作現場會相繼在岱岳區召開,推廣了岱岳經驗。相關做法先后被《人民政協報》《大眾日報》《山東新聞聯播》等媒體報道,《中國社區報》《新華社·高管信息》在頭版刊發。
一、 準確定位,健全機制,扛牢協商工作引領之責。聚焦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促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從制度機制入手,強化頂層設計,全面構建政協搭臺主辦的工作格局。一是組建三級協商議事會。在區、鎮街、村(社區)分別成立由政協組織或政協委員牽頭的“為民協商”議事會,分別由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鎮街委員聯絡室主任、駐村政協委員擔任主任或副主任,牽頭負責協商議事活動開展。區和鎮街議事會以本級部門領導、政協委員、特邀專家等為成員;村(社區)議事會由黨員和群眾代表、政協委員、法律顧問及利益相關方等為成員,保證議事主體的廣泛性和專業性。二是建好協商議事平臺。堅持統一設計、一體謀劃,建管用統籌推進,在區、鎮街、村(社區)及相關界別設立“為民協商”議事廳512個,懸掛標識、制度,配齊設備設施,確保規范達標。有條件的鎮街還將協商議事廳與政協委員聯絡室、活動室、讀書角、社情民意信息收集點共同建設,打造“多位一體”的委員履職綜合平臺。同時,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在岱岳智慧政協設立了網絡議政線上協商平臺。三是健全委員參與機制。堅持重心下移,實行區政協領導聯系包保鎮街和委員聯系村(社區)制度,將467名市區政協委員下沉到497個村(社區),全面參與協商議事工作。按照“建機制不建機構”的原則,在鎮街設立委員聯絡室,吸收不是委員的分工副書記加入委員隊伍,擔任聯絡室主任,組建住地委員履職小組,統籌服務協商工作開展。
二、 規范流程,管控過程,抓實協商工作推進之效。圍繞“協商什么、怎么協商、協商成果如何轉化”,印發“為民協商”工作規范和指導手冊,推進協商工作穩步實施、取得實效。一是議題確定力求“準”。通過黨政點題、委員薦題、群眾出題、公開征集4種方式廣集協商議題;采取問卷調查、直接對話、分組討論、聽證會、網絡投票5種方式篩選議題,報請本級黨委(黨組)審定后實施協商,確保議題緊扣黨委中心工作、緊貼基層群眾期盼。今年年初,通過廣泛征集、精心篩選確定了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文旅產業融合等13項重點協商活動,并經區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由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和區政協辦公室聯合印發。各鎮街及村(社區)也根據實際制定了年度協商計劃。同時,堅持有計劃協商和臨時協商相結合,通過建立委員聯系群眾和企業制度,應用智慧政協“碼上議”等形式,暢通議題征集渠道,符合規定的及時納入協商計劃。二是協商議事力求“透”。堅持不調研不協商。協商前,圍繞主題成立專題調研組,集中學習相關政策法規、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確保做到政策規定、實際情況、意見建議“三摸清”。協商時,嚴格協商主體范圍,多方聽取意見、進行思想碰撞,必要時反復協商,直至達成共識。在協商形式上,綜合運用線下協商、線上協商等多種方式,除會議形式外,積極鼓勵開展廣場協商、庭院協商、地頭協商等靈活多樣的協商活動,切實做到平等真誠交流、精準議政建言。三是成果轉化力求“實”。協商任務完成后,以協商議事會的名義將協商意見或建議,報同級黨委、政府研究,并配合抓好轉化落實后續工作。去年,區“為民協商”議事會組織開展的“岱岳區主要道路名稱規范提升”協商,6條主要干道的命名建議全部被區委、區政府采納;“岱岳新城24平方公里規劃設計”協商提出的108條建議和4條落實建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安排相關部門及時調整了規劃設計方案,并積極爭取納入正在編制的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岱岳區馬莊鎮借助為民協商平臺,構建了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模式,有力推動了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難點工作的有序開展。今年上半年,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共召開“為民協商”議事會議1904次,協商議題2941個,召開為企協商議事會議36次,為企業協商解決困難、問題52個,有效賦能社會基層治理和優化營商環境。
三、 典型帶動,營造氛圍,提升協商工作品牌之力。聚力打造“有事多商量”岱岳品牌,不斷提升“為民協商”認同感和參與度。一是用好典型“活教材”。以鄉鎮為單位培植工作典型,每季度召開現場會進行實地觀摩,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共同提高。組織開展優秀協商案例評選活動,每年評出金、銀、銅優秀案例各10個,加以表揚獎勵。探索組建區“為民協商”培訓中心和研究會,定期對政協委員和協商工作骨干進行培訓,推動理論創新,加強實踐指導。二是用好宣傳“放大器”。積極打造“岱你協商·岳來越好”的協商文化,在村(社區)建設中融入協商元素,充分利用“三微一端”、主流媒體等宣傳協商工作動態、典型案例,營造了良好的協商氛圍。去年12月份,舉辦全區“為民協商”專題新聞發布會,對工作情況及成效進行集中展示,形成了很好的綜合宣傳效應。三是用好考核“指揮棒”。根據工作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完善“為民協商”考核辦法,突出成果轉化落實和群眾參與度等關鍵環節,堅持“一季度一檢查一通報”,以考促干、以考促改、以考促效,推動了協商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提質增效。
(作者孫啟龍,系泰安市岱岳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