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軍事歷史
解放軍勇奪軍火
1947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中共粵桂湘邊區工委成立,下轄連江、綏江、,桂東三個地(工)委,同時成立邊區部隊指揮機構。在工委的領導下,粵桂湘邊區人民武裝向敵人積極發動攻勢,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粵桂湘邊區位于華南中部腹地,東臨粵漢鐵路,西接湘桂鐵路和桂江,南至西江北岸,北到五嶺南麓,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1948年3月,廣東和廣西國民黨政府聯合成立“粵西桂東聯剿指揮部”,部署對粵桂湘邊區游擊根據地的“清剿”。同年7月中旬,國民黨廣東省政府主席宋子文應“清剿”部隊的要求,準備了一批槍支彈藥,打算用船從廣州運到廣寧縣城。該情報被在綏江下游活動的粵桂湘邊區人民解放軍綏賀支隊第一團截獲,認為這是打擊敵人、奪取軍火、補充裝備的好機會。經過實地勘察,選派綏賀支隊第一團部分力量、綏江河東和河西民兵共300余人參與伏擊戰,并選擇在排沙河與綏江河交匯處的扶羅口伏擊敵人的軍火船。
參戰各部隊在扶羅口的山崗和叢林中耐心埋伏了3天3夜,終于在7月20日下午“迎來”了從四會溯江而上的敵人運載軍火的動力船和拖船,以及岸上的護航警備隊。埋伏在岸上的部隊首先拉響了地雷,把在陸路上護航的敵人炸得哭爹喊娘。參戰各部隊一面用機槍掃射企圖登山頑抗的敵人,一面集中火力向河里的敵船射擊。拖船上的敵人被擊斃了幾個,不敢繼續航行,于是向河岸靠近,企圖和岸上的敵人會合。誰知剛一靠岸,便遭到民兵的迎頭痛擊。這時,公路上敵人的后續部隊趕到,企圖搶占附近的制高點繼續頑抗。當敵人爬到半山腰時,又遭到了埋伏在山頂的解放軍戰士的猛烈打擊。敵人害怕被殲滅,于是放棄軍火船,倉皇逃走。與此同時,河上的軍火船被打穿了船身,開始大量進水,無可奈何之下,船上的敵人只好將船靠岸,向解放軍投降。
此次戰斗,解放軍斃傷敵人數十人,繳獲兩艘船只上運載的全部武器彈藥及重要文件,解放軍只有1人負傷。
扶羅口伏擊戰的勝利,一舉扭轉了戰場的形勢。由于喪失了大批武器,宋子文只得從“進剿”改為“駐剿”,解放軍粵桂湘邊武裝則從游擊戰轉為主動進擊。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