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加快構建青藏高原基礎研究制度支撐體系

2023年08月29日 11:01  |  作者: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同德看來,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青藏高原基礎研究,既是重大的科學命題,也是關乎國家生態安全、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劉同德表示,基礎研究對高原科學和青藏高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大基礎性作用。“正在進行的第二次國家青藏科考更是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理論成果。總體看,青藏高原基礎研究成果突出,成效顯著,有效支撐了青藏高原區域可持續發展。但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與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比,還存在諸多困難和不足。”劉同德如是說。

劉同德表示,目前,青藏高原基礎研究投入少,原創力量薄弱,重大戰略需求支撐不足,核心技術亟待突破,區域基礎研究競爭力弱。因此,加大相關領域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勢在必行。以青海為例,目前全省僅有1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缺乏國家級基礎研究平臺。每年能夠爭取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足百項,爭取經費僅2000萬元左右。特別是,區域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短缺,企業基礎研究人才尤為匱乏。青海省僅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目前尚無國家“杰青”和“優青”人才,高層次基礎研究領軍人才嚴重缺乏。2021年,青海西藏兩省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分別僅為0.80%和0.29%。

如何依托獨特的資源和高原優勢,全面加強特色基礎研究,加快構建青藏高原基礎研究制度支撐體系?劉同德表示,青藏高原集西部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于一身,發展底子薄、發展不足仍是階段性特征。良好的基礎研究生態還未建立,破“四唯”有進展,立“新標”仍在路上。

為此他建議,一是加強青藏高原地區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青藏高原作為全球最為獨特的地理單元和高寒生態系統,是科學研究的天然試驗場。建議聚焦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背后的基礎科學問題,制定出臺支持青藏高原地區基礎研究中長期規劃,明確研究方向,專設重大基礎研究科技專項,以科學規劃、明確可行的戰略目標為牽引,依托中國科學院及青藏高原各省區,以多元化、體系化協同作戰方式聯合攻關,形成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和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二是支持建設青藏高原相關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欠發達地區,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更需要加快培育建設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地方發展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進而帶動相關學科和人才隊伍發展,實現基礎研究新突破。

三是以提升基礎研究人才質量為目標,建立健全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人才幫扶機制。圍繞大氣科學、高原醫學、鹽湖研究、高原種質資源等高原科學重點基礎研究領域人才需求,通過由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高水平人才帶隊的“組團式”幫扶,對域內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精準援建,盡快提升學科發展水平,加強基礎研究后備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四是以實現基礎研究經費多元投入為目標,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投入制度。建立中期財政科技預算規劃機制,保障中央財政科技支出中支持青藏高原基礎研究經費穩定增長。加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力度,在設立地區基金的基礎上再增設地區重點項目和地區“優青”、“杰青”等人才培養項目。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基礎研究的暢通渠道。

五是以激發基礎研究人才研究動力為目標,建立健全基礎研究環境制度。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深化科研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從“引、育、評”三個維度建立全過程全要素的人才工作體系,鼓勵興趣驅動的自由探索,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突破口,建立與科學發展規律相適配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積極探索實施科研成果賦權制度措施。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8月29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