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王建軍:“小手拉大手”,共同跨越數字鴻溝
人民政協網8月30日電(記者 王亦凡)“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等智能設備,經常面臨著不會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等情況,難以平等共享出行、就醫、社交、服務等方面的數字紅利,成為新時代的數字難民。”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原黨組成員王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幫助廣大老年群體跨越數字鴻溝任重而道遠。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原黨組成員王建軍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支付、網上預約、便民服務等智能化、數字化生活場景已經在全社會普及。然而面對突飛猛進的數字技術、不斷更新的數字設備和眼花繚亂的應用場景,很多老年人卻無法充分享受便捷、高效的數字生活。在王建軍看來,數字化進程中老年人也應當平等共享數字發展成果,他們也同樣擁有從社會獲得物質保障和服務的權利。
“我們既要正視數字鴻溝的存在,也要弄清背后的原因所在。”王建軍表示,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社會治理和社會管理并未與時俱進,跟上社會形態和人口結構的變化,管理方式和思維方式仍然停留在年輕型社會。另一方面,老年群體相對文化水平較低、經濟能力較差,手部靈活程度、理解能力等也很難與年輕人相比,在接受智能設備等新鮮事物方面不免存在一定劣勢。
如何才能解決老年群體數字鴻溝的難點和痛點?王建軍表示,關鍵在于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的理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
“我們要積極地看待老齡社會,積極地看待老年人,積極看待老年生活,創造一個老年人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這是我們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王建軍進一步解釋,要在全社會樹立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讓老年人認識到,老年階段同樣是生命中的重要階段,是可以有作為、有快樂、有進步的階段。數字鴻溝問題也要積極貫徹這一理念,引導發揮老年群體的主動性,破除畏難情緒,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自信心,讓他們從“不敢用”“ 不想用”轉變為主動適應,努力實現“老有作為”。
王建軍表示,在這一過程中,應當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加強頂層設計,鞏固現有的制度成果,并對各地成功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從而制定統一的制度規范,給予老年群體整體幫扶。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老年人口消費結構和方式也逐漸從傳統的衣食住行向醫療保健、康復護理、旅游休閑等服務消費不斷拓展。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老年群體提供更便捷、更舒適的數字服務,是破解數字鴻溝難題的又一重點。他建議,要積極引導發揮市場的作用,推動供給側轉變觀念,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解決產品適老的各類問題。
“此外,還要聚合全社會的力量,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營造尊老愛老的社會氛圍。”王建軍強調,每一個人都應當從身邊的老年人做起,“小手拉大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實際問題,共同跨越數字鴻溝。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