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閱讀

清人選清詩的批評史和學術史意義

——讀王兵《清人選清詩研究》

2023年09月05日 09:3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9月04日   第 12 版)

中國傳統文學研究,自改革開放以來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學人對文學的認識從“作家-作品”二元觀擴大到“寫作-文本-傳播-接受”的整個過程。其中“傳播-接受”的環節更為學人所關注。文學的傳播和接受涉及經典化的問題,選集從某種意義上說既是經典化的開始,又是經典化的結果,因而更集成了傳播和接受研究的焦點。從江慶柏《論古代文學選本的意義》到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詞選與詞人群通論》,選集研究便建構起它的基本理論框架,但相關的歷史研究卻方興未艾,30年間漸成燎原之勢。

作為古典文學的總結期,兼出版業空前發達的時代,清代的文學選本編纂尤其興盛,不同文類、不同形態和規模的選本層出不窮,尤以當代詩選最為引人注目。20世紀的研究,從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關于清詩總集》、松村昂《清詩總集131種解題》到謝正光、佘汝豐《清初人選清初詩匯考》,都屬于文獻學的考察,進入新世紀才有潘承玉《清初詩壇:卓爾堪與〈遺民詩〉研究》、王煒《〈清詩別裁集〉研究》和王卓華《鄧漢儀〈詩觀〉研究》等的綜合研究,涉及《遺民詩》《詩觀》《國朝詩別裁集》《國朝詩鐸》《國朝閨秀正始集》《晚晴簃詩匯》等少數選集。在通史類著作中,則有劉誠撰《中國詩學史·清代卷》專列“評點箋注中的詩學傾向”一節,對清詩選集所反映的詩學傾向作了扼要的論述。但真正對清人選清詩展開全面研究的乃是王兵教授的《清人選清詩研究》,這部專著將清人編纂當代詩選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清代文學創作相比前代,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數量豐富,清詩選本的數量也遠非前代可比。松村昂敘錄的131種,主要是基于日本公私收藏,清代實際產生的本朝詩選究竟有多少,還很難估計。王兵首先從考察文獻入手,在前人的基礎上作廣泛調查,獲知清詩選本計有600余種。如此豐富的文獻,給他的研究帶來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對研究對象也獲得更全面的認知。本書第一章即運用豐富的文獻,對清人選清詩的編纂方式作了頗為細致的論述,同時對選本形態的發展過程也有一個鳥瞰式的呈現,讓我們在看到清詩選本數量之豐富的同時,對選本類型的多樣性亦留下清晰的印象。

通觀全書,文獻豐富固然是它明顯的優點,但其中更吸引我的是作者的理論意識。書前的緒論表明,王兵對文學選本研究、對清人選清詩研究有著深入的理論思索。他清楚地看到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個不足,即僅將選本視為一種次級知識生產模式,或搜集、編纂存世文本的簡單編輯工作,研究中多留意選本保存的資料,而無視其整體的構架及特殊功效,因而努力在選本與作者、與選家、與讀者的三重關系中把握選本的批評功能,以序跋、評注、選目三者互相參證,同時將詩選編纂放到當時詩學思潮的背景下加以考察,這樣就自然形成了考察清詩選本的四個視角,分別從清代詩歌史建構、清代詩學思潮演進、官方意識形態詩學話語、地域、性別文化意識這些不同的層面展開研究,使清人選清詩選本中蘊藏的思想性和批評性清楚地凸顯出來。整個研究不僅展現了清人選清詩的全貌,同時也從特定的角度切入清代詩歌史和詩學史,使一些隱伏的歷史皺褶在他的分析中袒露開來。這一點在利用康、乾間詩選分析清初宋詩風的消長及施閏章、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趙執信六家的經典化過程時表現得尤為典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見,本書雖然只是清人所編本朝詩選的研究,但內容涉及的面卻非常廣泛,關系到整個清代詩歌史的演進、詩學史的發展,交織著詩歌創作與出版,詩歌理論與批評,詩學與官方意識形態及地域、性別文化的關系諸多問題,書中都能有點有面地從容討論,難能可貴,亦足見作者用功周至,準備充分。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蔣寅


編輯:陳姝延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综合五月丁香久久激情 | 亚洲人成7777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怡红院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爽爽爽 | 亚洲国产91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