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休閑>茶旅人生
讓普洱茶經得住歲月沉淀
——“普洱高配 何氏滋味”文源茶業北京雅集舉辦
本報記者 徐金玉
古色古香的老舍茶館彌漫著淡淡茶香,身處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歲月的沉淀與歷史的況味。日前,“普洱高配 何氏滋味”文源茶業北京雅集在此舉行,來自茶界的數十位嘉賓相聚一堂,品飲的正是一款來自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老班章村的普洱老茶。
“這款大二號熟茶很有淵源,源自我父親的制作,已有23年了。”文源茶業創始人何文源介紹,“2000年的大二號熟茶是選用了1998年、1999年、2000年連續三年的原料發酵而成,采制的茶青是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當時,同年的兄弟產品,還有特二號,選用芽頭制作;大一號有一部分是夏茶。它們三者的風味各有不同。”
何文源介紹,勐海茶區常年云霧繚繞,為茶樹生長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環境,也賦予了當地普洱茶獨特的韻味。“我們對茶葉的采摘要求也非常高,要求茶農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且茶梗不能過長。如果葉片過多或茶梗過長,都會影響普洱茶的品質,口感和香氣也會欠佳。”
作為一位制茶人,他常年“長”在茶山上,對古茶園的茶樹如數家珍。“我們能夠通過樹干來判斷樹齡,古茶樹的生長速度很緩慢,每年生長高度在1到2cm,寬度能增長0.2-0.5cm。這里還有千年古茶樹,整個古茶園非常生態、漂亮。”
何文源介紹,為了采摘古茶樹的鮮葉,茶農通常要爬到樹上去采摘。“樹上長有苔蘚,很濕滑,一天只能采摘兩到三公斤。一棵茶樹一年的產量,是8公斤左右干毛茶。可以說,我們喝到的每一片茶葉里,都飽含茶農的艱辛和不易,我們也要感恩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
如今,接過父親衣缽的何文源,已事茶20余年。“這些年來,我們深耕茶業,推出了‘白菜’‘孔雀’等產品,未來也希望繼續為市場用心做好‘何氏滋味’好茶,優質的品質能讓普洱茶經得住歲月的沉淀。”何文源說。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