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聚焦
全國政協委員,國際水資源學會主席李原園:
全球攜手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畫卷圖為李原園在中國專場會議上主持嘉賓研討環節
9月11日,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1300位代表圍繞“水與萬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共商治水良策,共謀合作發展。
這是世界水資源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世界水資源大會為何如此重要?選擇“水與萬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又有何深意?記者為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水資源學會主席李原園。
提起國際水資源學會,還應追溯到1971年。
據李原園介紹,當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著名水利學家周文德教授等一批世界知名水資源學者創辦了國際水資源學會,旨在促進水資源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與交流合作,架起科學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水管理者之間的橋梁,搭建全球對話交流平臺,提高水管理與治理水平。在各國專家學者及研究機構、國際組織、政府機構等的大力支持下,國際水資源學會不斷發展壯大。
“在多方的支持和幫助下,國際水資源學會的活動越來越豐富和富有成效,學會會員和參與人員越來越廣泛,水科學、水政策、水治理實踐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李原園說。
1973年,美國芝加哥舉辦了首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很快,世界水資源大會逐漸成為全球水資源領域的重要盛會,成為國際水資源領域參加人員范圍最廣、影響范圍最大、專業水平最高的學術會議之一。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7屆。
為進一步深化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水利國際交流與務實合作,彰顯中國治水理念,展示中國治水成就,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講好中國治水故事,凝聚國際社會治水共識,同時吸納世界其他國家的治水經驗,經國務院批準,水利部申請與國際水資源學會共同主辦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并于2019年獲得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主辦權。
“這是繼今年3月聯合國水大會以來又一次重要的國際水事活動。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特別榮幸。”李原園表示。
對于本次大會的主題,李原園也作了詳細的解釋。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每個國家都面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答案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漸成為全球性問題。”李原園說。
在大會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原園就強調:世界上有10%的人生活在中東、中亞、中非等嚴重缺水的國家;低、中、高收入國家普遍面臨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或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從大洋洲到非洲,從東亞到南美,全球范圍內水旱災害頻發,受災損失越來越嚴重。
“人類社會愈發突出的這些水問題,是由于在發展中沒有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承載能力,考慮水風險不夠,站在了自然的對立面。在人類社會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道路后,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李原園說。
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既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同時保證生態系統健康穩定?“怎樣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下去,正是本屆大會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我們應攜手共同創新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和方法。”李原園說。
在李原園看來,科學管理水與經濟、生態之間的紐帶關系,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這不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控制因素和重要任務,也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更是作為專業水利人的初心使命。
李原園認為,我們需要將水和經濟、社會、生態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將科學家、政策制定者、水管理者緊密團結起來;我們必須依靠最新的科學理論、系統治理技術和綜合措施,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應對全球水安全風險和挑戰。
“希望這次大會能為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官員分享知識、增進友誼、激發新觀點和推動新合作,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和全球性平臺。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新動力,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大會的開幕式上,李原園向中外來賓表達了他的愿望。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