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新時代詮釋地藏文化精神新內涵
——“地藏精神與中華文化”學術研討會小記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論述和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探討我國古代佛教中國化的寶貴經驗,總結地藏道場九華山佛教中國化實踐經驗,助力新時代佛教中國化,第三屆九華山論壇——“地藏精神與中華文化”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安徽池州九華山舉行。
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慧慶法師致歡迎辭時表示,以無私無畏的大愿精神和知恩報恩的孝道精神為代表的地藏精神,體現了鮮明的中國化特征,表明了地藏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傳統的緊密融合。舉辦九華山論壇,就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地藏精神,挖掘其與中華文化的交互作用,使九華山地藏文化自覺融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心澄法師在致辭中談道,九華山地藏文化融合菩薩文化、山岳文化、民間文化,是我國佛教中國化進程中極具特色的智慧結晶。地藏菩薩的孝道、愿行、報恩,將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濟世安民等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融入菩薩道精神,是佛教“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中國佛教可貢獻于世界文化的重要寶藏。要繼續加強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的探索和研究,深入挖掘佛教經典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的內容,使之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要求。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袁莎指出,推進我國佛教中國化、時代化,必須著眼于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眾信仰的國情實際,始終堅持我國佛教中國化方向,探索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必須根據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時代進步要求,探索出符合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發展路徑,賦予中國佛教現代化鮮明的中國特色,才能永續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
開幕式后,8位法師、學者代表對地藏文化精神進行當代詮釋,提出對中國佛教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應成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宗教學會名譽會長卓新平表示,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中,地藏菩薩以犧牲自我來普度眾生,持守“代眾生苦”的崇高精神,也正因這種人格魅力而影響深遠。這種人格與中華傳統文化所推崇的有擔當、有操守的“君子人格”相合,因而也高揚了中華精神追求之真諦。“著眼當下,發掘、總結我國宗教中國化發展的寶貴經驗之際,學習、倡導地藏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很有必要。”卓新平說。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圣凱提出,中國佛教文化既有作為宗教文化的屬性,也有作為可為大眾提供精神文化資源的中華傳統文化屬性。探討中國佛教文化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必須回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語境。而今日傳承發展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佛教文化時,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浸潤,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倡國家昌盛、民族復興、社會安寧、人民幸福的價值,契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構建起新時代中國佛教文化體系。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張志剛在閉幕發言中說,對中國各宗教來說,堅持中國化方向的一大歷史使命,就是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佛教中國化”是世界宗教史研究中“外來宗教本土化”的典型范例。此次論壇上議及的“地藏文化精神與中華傳統美德”“地藏文化精神與新時代我國佛教中國化”等議題,正是以“時代性原則”賦予地藏文化精神新的內涵。
研討會由中國佛教協會指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國民族和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及九華山佛教協會主辦,安徽省佛教協會支持。期間,還舉行了“地藏文化的時代精神”圓桌論壇。
本報記者 奚冬琪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