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休閑>茶旅人生
潮州鳳凰茶,你了解多少?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9月15日 第 11 版)
近期,鳳凰單叢茶火爆出圈了!筆者在祝福它越來越火的同時,也掃視了一下市面上和市井中的各種茶說,不由得有想寫點啥的沖動。思來想去,還是歸集一下存在于鳳凰茶的認知誤區吧。至于此心和動念,當然是要接力正能量的傳遞,以便讓更多的人更好地認識鳳凰茶、喝好鳳凰茶。
潮州鳳凰茶的國家級優良品種審定名稱,是“鳳凰水仙”茶(華茶17號),并非鳳凰單叢茶。《潮州鳳凰茶樹資源志》的表述也是“只有毛茶品質優異,達到國家原定收購單叢級別標準的才能成為鳳凰單叢茶”。顯而易見,鳳凰單叢并不是個品種概念,而是潮州鳳凰茶這個品種中的最高品級概念。倘若按照現行的地名+品種名的通行慣例,那么,其品種正名應該是潮州鳳凰茶。
潮州鳳凰茶有屬于自己的品質要素,所以,不可以也沒必要去照抄西湖龍井(形美,色翠,香郁,味甘)的“四絕”。那么,切合于潮州鳳凰茶的品種品質特性的內容是什么呢?
回應這個問題,就是緊緊抓住它的內有特質,歸集出它的核心要素——甘、醇、香、韻。其中,甘是回甘力強;醇是醇潤、醇滑、醇爽;香是多元、天然、幽雅的香;韻是山韻樅韻兩個韻。四要素全都具備的就是真正的單叢茶。有韻無香,是老樅浪菜或老樅水仙的特質,其余的不論有香無香,但絕對沒有韻的是鳳凰水仙品級。
從“適口性”和分層需求的角度講,新茶客多取其香,老茶客尤重茶韻。其實,食茶重韻,是鳳凰茶產地流傳久遠的習尚存在。
此外,比之茶香茶韻更顯重要的是,茶葉消費端的品級化區分將會成為主導未來市場的主流。而堅持長期的品質主義,則是鳳凰茶能夠在風口起來之后長期立足市場的根本。
鳳凰茶的最佳適熟度是對夾葉展開的中開面,所以,鳳凰茶不同于許多芽采的茶品類,它根本就不存在一芽幾葉的概念。
鳳凰茶原來是個小眾茶,主要是因為它的產量的確不高。但現在的體量已經占到了全國年產量的1%,接近烏龍茶總量的10%。由此可見,隨著鳳凰茶體量和市占率的不斷增高,加強整個鳳凰茶產業的系統管理也在不斷被提出,甚至可以說此事已經迫在眉睫。
中高品質的潮州鳳凰茶,既不以新為貴,也不以老為珍,而是崇尚隔年春,即“選茶要選上一年的春茶”。這是中高品級鳳凰茶的特性,也是所有高端烏龍茶的共性所在。就鳳凰茶產區而言,人們對半發酵的鳳凰茶性有更深的理解,資深飲者或懂得茶性的人,通常都知曉隔年春的流傳實已久遠。
鳳凰單叢和老樅浪菜的山韻、樅韻兩個韻,是源自樹齡、礦質和海拔而生成的可以感知的氣息。所謂的“三腔有物”說的就是它的質感,“三嗅杯底”嗅的就是它的氣息。因而,在表達這種氣息(即韻味)的時候,既不能將它寫作只有潮汕話才能達意的“季味”,也不宜將其稱之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上述二者都會讓越來越大的廣域市場,以及更多的普通話消費群體,如墜云霧,不知所云。
鳳凰茶的種源并非始于宋,“它的角質層是原始類型的”——摘自華農大嚴學成團隊的研究成果。據此可知,宋種之說只是坊間的說法,并非鳳凰茶的種源起始。倘若考慮了潮州鳳凰山所處的北回歸線先天的區位優勢,則鳳凰茶類的種群源頭完全可以上溯到史前時期。
(來源:茶業復興)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