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建
推動縣域經濟與中小企業統籌發展
——2023年秦勢論壇小記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而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如何推動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統籌協調發展?9月22日,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舉辦的2023秦勢論壇,以“中小微企業與縣域經濟發展”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民建會員、企業家等400余人,積極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陜西80%的國土面積、55%的常住人口、近一半的經濟總量都在縣域,縣域經濟關系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民建陜西省委會主委李忠民提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具有縣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立“一校一縣”對接合作機制,組織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持續完善縣域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公共服務“一網通享”,加快推進公共服務下鄉進村,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優化縣域營商環境。
“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是激活縣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立足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牢牢抓住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中西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機遇,充分把握縣域的空間屬性、富民的核心要義、產業的特征規律三重內涵,聚集“政策引領、產業賦能、要素保障、機制優化”四大方面,精準持續發力,加快構建“富民品牌良好—產業鏈條完整—聯動融合發展”的縣域富民產業體系。
第十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明集團董事長姜明補充道,要實現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堅決破除制約縣域發展的思想、體制、政策障礙,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動縣域經濟的大發展。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穩步開放農村金融市場,鼓勵以各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建立縣域民營企業金融擔保體系。同時,加大縣域經濟的投入力度,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
“民營經濟興則縣域經濟興。”陜西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范杰說,7月19日,國家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人士自身成長,營造社會氛圍等7個方面、31條具體舉措。民營企業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當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增活力、添動力。在此過程中,民營企業既要立足自身優勢,挖掘利用縣域本土資源特色,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也要主動對接融入省市主導產業、行業龍頭企業,找準結合點突破口,集中精力把最擅長領域做精做深做細,借梯登高、借勢發展,助力縣域首位產業發展壯大。
“本屆論壇著眼于中小微企業與縣域經濟相輔相成、互融共生的實際,高度契合了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為當前破解經濟發展困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了應對之策。”民建中央副主席孫菊生表示,要正確認識“時與勢”、科學應對“危與機”、精準把握“破與立”,持續推動縣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形成關鍵支撐。
秦勢論壇是民建陜西省委會于2009年創辦的凝聚共識、建言咨政、交流合作的對話平臺,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是陜西經濟界的一項重要品牌活動。本屆秦勢論壇也是2023年全球秦商大會的重要專題活動之一。(記者 路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