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都海江: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記者 楊雪
故曲傳情,知音相惜。9月20日,故宮博物院與安徽演藝集團戰略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在簽訂儀式現場,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都海江表示,京劇藝術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表征之一,已有兩百余年歷史,對北京這座文明古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徽班進京,在清代宮廷之中,每逢節慶宴飲時,便會奏樂演劇,唱腔悠揚委婉,表演形神兼備,聲情并茂,韻味醇厚,滋養著玉樓金殿,宮廷文化也重塑了京劇規范,使得京劇表演臻于完善,創造出如《將相和》《定軍山》等一部部藝術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都海江認為,作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宮與京劇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絢爛文化與不朽的人文精神,蘊含著人類文明偉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新時代的召喚下,雙方將攜手并進,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絢爛篇章。
故宮博物院擁有186萬余件文物藏品,在清宮戲曲文物,包括戲本、戲畫、戲臺、戲衣、道具、檔案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較為完善的收藏和保護機制。這些文物是清宮演劇活動的珍貴實物遺存,對于傳統戲曲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都海江說,近年來,故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對故宮及其珍藏文物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推動發揮故宮博物院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