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陜西綏德政協:
保護石雕“好手藝” 開拓產業大市場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石雕是陜北大地上的文化藝術瑰寶,其中石獅雕刻更是精彩絕倫。為了全面掌握石雕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助推石雕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日前,縣政協組織委員進行了深入的走訪調研。
綏德石雕產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2006年綏德石雕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綏德縣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石雕之鄉”。如今,石雕產業也已成為全縣一項重要特色產業。
調研組了解到,綏德石雕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再次拉開產業發展的大幕,歷經40多年的發展,現有石雕加工企業70家,年產值2億多元,年均可穩定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綏德石雕遍及全國各大都市和名山勝景,還遠銷日本、美國、東歐以及東南亞各國。
然而與河北曲陽、福建惠安、廣西岑溪等石雕產業發達地區相比,綏德石雕還有一定差距。如河北省曲陽縣雕塑產業覆蓋全縣9個鄉鎮,共有大小企業2300余家,從業者近10萬人;福建省惠安縣2022年石雕業完成產值超550億元。
針對當前存在的雕刻材料和產品過于單一,難以適應新時代市場發展需求;家族性單打獨斗居多,市場競爭力不夠明顯;土地制約規模化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小而亂現象突出等問題,調研組提出,綏德石雕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占據更廣泛的市場競爭力,要塑造更寬廣的社會影響力,就必須進行自我革命,大刀闊斧地推行園區化規模化發展和人才技術設備革新,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路子。
“石獅是綏德石雕雕刻的魂。”調研組認為,如今,由于手工雕刻師的老齡化、技藝不斷消磨,綏德石獅的雕刻市場也面臨較大挑戰。建議石雕企業既要保護好“好手藝”,又要掌握先進的現代化雕刻技術。從思路、機制、技術全面改革創新。組建專業團隊,專門負責雕刻產業的思路創新、技術創新、研討交流、成果展覽等活動;雕刻材料上,要向各領域、市場化、多元化廣泛延伸;雕刻工藝上,要借鑒引進、定向合作開發精密設備;雕刻技術上,要博采眾長,走創新性、科學性、多元化、市場化、規模化石獅雕刻發展路子。
“人才是第一資源,培訓是提高人才水平的有效手段。”調研組表示,綏德石雕產業大多屬于家庭或家族性作坊,當前大多數年輕人不愿從事這一行業,出現嚴重的人才斷層。建議縣委、縣政府出臺鼓勵青年發展石雕雕刻產業的相關獎補政策,重塑發展石雕產業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政府買單的方式,走出去、請進來,加大青年雕刻家的選育;加大政策引領,積極引導有志青年在當地興辦企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綏德石雕”是一代代石雕匠人用淚水和汗水換來的。調研組呼吁,保護和傳承這一手工技藝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要建立綏德石雕非遺文化檔案,通過文字、音頻、影像、數字化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地記錄和保存;通過產業協會和學校課后延時教育等途徑,使該項非遺的傳承后繼有人。此外,還要推動綠色發展改革,著力解決污水、噪聲、粉塵、廢料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拓寬市場影響力,提升市場占有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0月10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