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戈公振的四部新聞學著作
戈公振是我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愛國進步新聞記者,我國新聞學和新聞事業史研究的拓荒者。
戈公振的譯著《新聞學撮要》一書于1925年2月出版。梁啟超為該書作序:“斯編組織完善,章節明晰,且于報界之甘苦難易,反復道之。使學者勿無端入此界,勿輕易入此界,與入此界后勿因現狀之未著而灰心于此界:斯蓋先得我心,久蓄而未發者也。”此書上市后很快售罄,4個月后再版。戈公振在《再版的序》中寫道:“此書的第一版,居然有人歡迎,立刻銷售罄盡,這是編者所非常欣慰而以為榮幸的。”
戈公振著作《中國報學史》于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約29萬字,首次全面、系統地敘述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匯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基本勾勒出了中國新聞事業產生發展的大致脈絡,被公認為中國新聞史研究奠基之作。該書出版后曾多次重印,日本學者小林保將該書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927年至1928年,戈公振自費出國考察。這次考察活動行程數萬公里,途經歐、亞、北美3大洲,搜集了大量新聞史料,實地感受了世界新聞發展的潮流并對中外報業進行了深入思考。回國后,他將考察期間收集的各類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纂成《世界報業考察記》一書,“以供我國報界之參考與勉勵”,擬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但上海“一·二八”抗戰期間,書稿及印版全部毀于戰火。所幸的是,20世紀50年代戈氏后裔將其藏書和手稿捐給了上海圖書館。2017年,《世界報業考察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被稱為“炸不毀的書稿”。
1935年10月22日,戈公振在上海病逝。戈公振遺著《新聞學》于194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全書分為報紙的起源、中國現代報紙的進化、報館組織、通訊社、報業教育、報紙的命運等6個篇章,戈公振堂弟戈紹龍作“弁言”。該書盡管在篇幅、體例、影響等方面不如《中國報學史》,但全書中流露出的對世界新聞業的熟稔程度、對國內新聞業的關切心情、對新聞理論的駕馭能力、對新聞實務的探索熱情,彰顯得更加淋漓盡致,是一本不應該被遺忘的著作。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