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建
民建天津市委會:多措并舉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人民政協網天津10月24日電(記者 張原 李寧馨)“要統籌抓好產業振興和有關政策配套之間的矛盾、比較效益和農民增收之間的矛盾。”日前,民建天津市委會調研提出,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空間布局、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當前還存在產業振興和有關政策不夠配套等問題。”在民建調研組看來,要抓實保護補貼制度,落實休耕、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等方面的補貼政策,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和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裝備;抓好金融服務創新,加大金融機構對涉農普惠金融發展獎勵和支持力度,保持都市型農業發展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抓緊完善農險政策,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支持保險機構創新農業保險產品,降低農戶生產經營風險,建立以服務能力為導向的保險機構遴選和動態考評制度,完善農業保險經辦機構準入和退出機制。
如何統籌抓好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硬供給與環境約束之間的矛盾?民建天津市委會提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活“沉睡”土地資源,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引導農民利用土地入股參與現代農業經營。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產品增收。特別是要圍繞現代種業創新、農產品保鮮加工等領域,進行核心技術的突破創新和重大成果的引領示范,集成創新一批土壤改良、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等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加快成果引進示范及應用推廣。
“要統籌抓好比較效益和農民增收之間的矛盾。”民建天津市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晟茂物流產業集團總經理馬洪偉認為,要延伸農業產業鏈,如以京津冀都市圈為服務半徑,加快城市服務型食品加工業、冷鏈物流業和優勢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增強品牌影響力,以“津菜進京”工程為引領,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化基地,加強培育小站稻、奶制品、水產品等天津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與管理,推動優質精品農產品進入全國高端市場。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