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藝文
蘭州牛肉面
——各民族共享“味覺”的故事
蘭州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要塞,古稱金城,是絲綢之路重鎮之一,蘭州牛肉面是金城標志性的民族飲食,由于其精致的制作工藝、獨特的地方特色以及鮮美的口感逐漸受到南來北往食客的喜愛,蘭州牛肉面的地域特色和受喜愛程度,在歷史的發展中因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逐漸成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在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過程中發揮了特定的作用。
蘭州牛肉面不是現代橫空出世的快餐食品,作為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它的產生由許多因素決定,首先邊地開發為蘭州牛肉面文化共享提供了物質基礎。
蘭州牛肉面制作基礎是小麥,中國歷史上西北邊地開發為這一飲食文化共享提供了物質基礎。秦漢到清代兩千多年間,為開發邊疆,大量人口移入西北地區,開發了荒地,保證了軍需,緩解了農業生產與勞動力短缺之間的矛盾,而農業的發展又進一步縮小了邊地與中原之間的差距,大量的移民將西北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農墾區,并將農耕文明播撒在廣袤的游牧邊地,為飲食文化共享提供了物質基礎。明代以來,蘭州一帶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適宜的土壤和水源使糧食得到增產,并促進人口定居繁衍,小麥成為西北地區民眾的主食,在西北邊地大開發的歷史進程中,以牛肉面為代表的民族飲食逐漸受到人們喜愛,并成為各民族共享的“味道”。飲食共享促進跟民族群眾保持經常性和持續性的交往,這也使得蘭州牛肉面這種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族美食逐漸成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
還有茶馬貿易為蘭州各民族牛肉面文化共享提供了商業環境。蘭州處于黃土高原、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處,自古是西北各民族活躍的重要地帶,是通往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的“要沖”,同時也是數千年來絲綢之路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要道,這些因素決定了蘭州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蘭州成為歷史上和少數民族進行茶馬交易的重要地區。特別是在清代,蘭州的茶馬交易達到頂峰,成為首屈一指的茶葉集散地和茶馬交易中心,南來北往的商客和周邊地區少數民族來蘭州做生意,各取所需,通過茶馬交易,促使西北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進一步加強,民族融合進一步深入,也使得民族美食蘭州牛肉面成為南來北往的食客共享的“味覺”,美譽度和知名度逐步擴大,為建構以蘭州牛肉面為代表的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奠定了歷史基礎。
民族融合為蘭州牛肉面文化共享提供了承載。蘭州是三大高原交會處,即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以及青藏高原,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一個地方。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大家庭,在漫長的幾千年歷史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關系。從蘭州牛肉面發展歷史看,清嘉慶年間,河南省懷慶府清化鎮陳維精把牛肉面制作技藝傳給東鄉族馬六七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團結的典范。蘭州牛肉面的歷史是中華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理念、不同民族的碰撞和融合,是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部分。蘭州牛肉面的11種形式和文化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新精神,牛肉面清湯中的23種調料既承繼了歷史,又展示了民族交流。古絲綢之路不僅是經貿往來,更帶來東西方飲食文化的空前交流,大量的域外作物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而被陸續引入,特別是牛肉面清湯所用香料很多都來自西域,這些遠道而來的食物對中國農業生產和飲食結構變遷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飲食將不同的民族聯結起來,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交融。蘭州牛肉面所用牛肉來自青藏高原邊緣地帶的藏牦牛,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而牛肉面特有的制作技藝和民族飲食所特有的操作手法,都使得這一民族特色美食被其他各族人民所認同,并使這一民族美食得以保護和傳承,從這一點看,蘭州牛肉面也是民族融合共生的象征。
縱觀蘭州牛肉面的發展歷程,歷史時期的多次移民使西北邊地得到不斷的開發,促進了游牧向農耕與游牧并存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了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融地帶農業的發展,這為后來蘭州牛肉面的誕生與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茶馬貿易使絲綢之路沿線商業經濟得到繁榮,同時也帶來了人口的大量流動,進一步使蘭州成為西北重要的商貿中心,多民族間的經濟往來,進一步改變了西北地區的人口結構,促進了飲食共性的形成,茶馬互市帶來的商貿交流為蘭州牛肉面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多種元素匯聚,必然推動蘭州牛肉面的進一步發展。蘭州牛肉面的原料涵蓋牧區、農區,體現了不同文化的交融。沒有民族的交融、繁榮的商業,蘭州牛肉面就不會誕生。在多民族雜居的蘭州,蘭州牛肉面體現了包容共存的文化內涵,有力促進了甘肅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的形成。
俗語道:“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蘭的蓬灰,甘谷的線”,這些制作蘭州牛肉面的原材料正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體現。牛肉面一般選用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肉作為制作原料,甘南作為民族聚居地區,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使得牦牛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用其熬湯,鮮美醇香。蘭州牛肉面所用面粉以蘭州以北皋蘭、永登秦王川等地產出的“和尚頭”為最佳,它具有抗旱、無污染、營養豐富的特點,是西北邊地農耕文化發展的產物。牛肉面熬湯材料包含一些由西域引入的香料,其必不可少的蒜苗也是從西域引入,可以說牛肉面清湯涵蓋了古絲路商貿文明的元素。小麥粉、牛肉、香料、蒜苗蘭州牛肉面制作等材料,在文化層面代表著農牧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這一飲食文化的發展、傳播、擴散進一步推動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蘭州牛肉面作為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有效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認識,有效消除了誤解和偏見,促進了各民族和諧。
在蘭州大街小巷上,必然會有一兩家牛肉面館,在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也不乏“蘭州牛肉面”“蘭州拉面”字樣招牌的牛肉面門店。2020年,蘭州拉面制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蘭州牛肉面作為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凝聚了各族人民的聰明智慧,承載了各族人民在其特有的文化場域、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民風民俗、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民族團結和睦基石。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