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基層政協
以招商引資模式創新促進要素集聚與產業導入
——天津武清區政協為武清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
人民政協網11月6日電(記者張原 李寧馨)招商引資是穩中求進的“驅動器”、轉型升級的“轉向器”、改善民生的“加速器”。為了探索推進招商引資模式創新,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近日,天津武清區政協課題組圍繞區委“3+1+1”工作思路深入開展調研,尤其是在搶抓招商引資模式創新中如何促進要素聚集與產業導入方面進行了專題研討。
在重慶、成都部分園區和企業,調研組發現,發揮現有企業和項目的基礎和潛能,加強創新驅動,促進做大做強,不斷拓展和延伸產業鏈條,同時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在總量擴大中優化結構,在優化結構中擴大總量做法成效十分顯著。
“武清區應充分借鑒,精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區政協主席房靖彪看來,針對目前存在的傳統招商模式效率不高、 配套基礎設施及服務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武清應堅持“項目為王”,列出“任務清單”,實現政府企業雙向奔赴。
搭平臺、創模式、聚產業、強主體,調研組為武清區繪制了創新“產業+項目+人才”引聚模式,建議主動吸引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資源,推進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聯動,積極引進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密集的實體項目,尤其是青年人才密集的實體項目,互聯網產業相關的運營中心等服務型人才,拓展優質就業崗位,為高質量發展儲備充足項目和人才資源。
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開放應用場景,從設計研發和銷售服務“兩端發力”是武清目前急需要做的。調研組提出,通過建“圖”立“庫”、按“圖”索驥、沿“鏈”引商,制定重點產業招商圖譜、引才圖譜,從龍頭企業獎勵、落戶、經營貢獻、固定資產投資、提升能級、辦公用房、高成長企業扶持、推介交流、資金配套、產業聯動等方面給予企業和項目“一事一議”等定制化扶持,不斷提高產業鏈“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含綠量”。同時,政府要加速角色定位疊加,“店小二”是單向供給的“服務商”,“合伙人”是雙向奔赴的“命運共同體”,政府要秉持“乙方思維”,拴心留人、安商興商,從“店小二”加速升級為“合伙人”,既為企業擘畫愿景,也不回避問題和矛盾,讓企業看到政府部門的求真務實和專業敬業,實現政府與企業“同坐板凳、共擔風險”。
“環境是金”,要列出“措施清單”,實現政府市場雙向發力。在調研組看來,必須強化預期導向。“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要狠抓《天津市促進招商引資擴大社會投資若干措施(暫行)》等政策落實,從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出臺招大商、招好商、招有針對性的商政策措施,提級統籌調度,引導各級部門在招商工作中主動作為、大膽嘗試,進一步釋放謀發展、抓經濟的強烈信號。
如何更好支持新業態發展?調研組認為,對進入全國性權威榜單的企業,按照一定標準分級分類給予資金獎勵。設立重大項目資金池,每年安排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符合武清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帶動示范作用強、資源整合能力突出的產業項目。在強化結果導向方面,要加強招商引資與規劃工作銜接,對經論證確有必要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土地,采用并聯方式履行方案編制、公示、征求意見等法定程序,進一步提高土地規劃審批效率。在強化市場導向方面,鼓勵基金招商,合理設置基金招商的考核權重,并鼓勵市場化合作招商,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
武清區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智力優勢,注重與相關部門協商合作,認真研討提出,要堅持“落地為要”,列出“招商清單”,實現近期遠期雙向兼顧。建議加強專班招商,打破地域及行政邊界,通過完善配套和營商環境,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招引力度,配合利用資本,組成專業招商團隊,實現產業鏈式招商。如拿出更多“真金白銀”支持鏈主企業招商,助力鏈上企業落地“從0到1”再“從1到100”的突破。
調研組認為,加強駐點招商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可發揮距離近、人脈熟、信息靈、行動快的特點和優勢,與當地及周邊企業建立密切關系,定期走訪重點企業,搜集項目線索和產業信息,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要用好商會、協會、產業聯盟等平臺,引導各類平臺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如定期邀請會員企業參加考察對接活動,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強云推介、云洽談、云招商等活動,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精準挖掘產業核心企業和契合強鏈補鏈需求的目標企業,及時發布產業發展相關情況、對接項目意向、洽談合作事宜、回復企業訴求、解讀具體政策,確保從引產業到聚人才、從聚人才到謀創新、從謀創新到鑄策源,以資金鏈潤澤全周期。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