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主席日志
扎實推進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
王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今年以來,天水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機制創新為抓手,以發揮實效為方向,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推動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委員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積極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界別群眾代言人,更好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一、 堅持守正創新,健全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制度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天水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政協委員要更好聯系和服務所在界別的群眾”的理論意義和實踐路徑,提升思想認識、完善理論支撐,不斷加大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供給,形成了相互銜接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
一是建立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機制。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的意見精神,制定印發了《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的意見》,建立健全黨組成員聯系界別、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的經常性工作機制,落實“兩個全覆蓋”要求,形成了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機關黨員和黨員委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建工作新格局。重視發揮黨員委員的示范表率、骨干帶頭和橋梁紐帶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委員時刻牢記“雙重身份”,強化履職擔當“頭雁作用”。在市政協全體會議和重要活動期間,成立臨時黨組織,加強黨員教育和管理,以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確保市委決策意圖在政協貫徹落實;平時充分發揮黨員委員熟悉了解政策、理論水平較高、對問題把握較為全面的優勢,將學習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大政方針與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實際緊密結合,直面群眾做好政策解讀、解疑釋惑、宣傳引導、提振信心的工作。
二是建立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委員機制。為了加強市政協專門委員會與各界別委員的經常性聯系,不斷提高界別組織化程度和委員履職水平,制定出臺了《政協天水市委員會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工作制度(試行)》,根據專委會工作職責和各界別性質、特點,按照工作需要、專業相近、便于活動開展的原則,每個專委會對應聯系2至6個界別,組織界別視察、調研、發言、提案和協商等活動,整合專委會和界別各自優勢,發揮1+1>2的效應。完善界別視察調研機制,組織委員以界別名義就本界別重大問題深入界別群眾、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視察調研,為以界別名義開展協商、作大會發言、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提供基礎和依據。建立常態化的界別協商會議制度,在全體會議期間,召開界別小組會議、界別聯組會議,圍繞界別熱點問題開展深入協商討論;閉會期間,建立界別深度協商機制,選擇一些小切口、大議題,通過界別協商座談會、專家協商會、界別群眾關注問題懇談會等形式開展深度協商。落實界別發言制度,在全體會議、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會、月協商座談會以及其他形式的協商活動中,支持和鼓勵相關界別委員以界別名義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做好界別提案工作,加大界別提案的組織征集力度,引導各界別每年以界別名義提交一定數量的提案,篩選其中重點提案列為領導督辦提案并參與優秀提案評選。專委會組成人員根據自身界別、職業、區域的實際,邀請基層界別群眾參與政協調研、協商、監督活動,與界別委員一道深入群眾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夯實共同思想基礎。
三是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機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部署要求,根據《政協甘肅省委員會關于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意見(試行)》,制定了天水市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委員走訪界別群眾機制,組織引導廣大委員要按照“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要求,主動走訪聯系界別群眾,通過進行業、進單位、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等,深入了解界別群眾的困難問題和思想狀況,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建議。結合界別特點和委員實際,依托委員下沉的鄉鎮(街道)委員工作站,探索主動聯系1至3個村、社區、企業、醫院、學校、“兩新”組織等基層單位。同時,注重聯系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困難群眾。每名委員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聯系界別群眾活動,全年聯系不少于40人次。充分利用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所聯系的界別群眾保持經常性、不間斷的溝通聯系,廣泛收集民意、匯集民智,積極建言獻策。
二、 突出示范引領,積極開展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
政協委員來自社會各個界別,代表不同群體的利益,具有聯系、團結、引領、服務界別群眾的優勢。天水市政協組織委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主動深入群眾、了解群眾,與自身聯系的界別群眾打成一片,及時反映界別群眾的愿望和訴求,維護界別群眾的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廣泛凝聚人心和力量。
一是深度協商議政,當好界別群眾的“代言人”。界別是委員日常履職的重要陣地,在“雙向發力”中發揮積極作用,關鍵在于常態長效。天水市政協以界別為單位常態化開展協商,構建起以委員為“個體”、界別為“集體”、政協為“整體”的履職格局。注重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組織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在崗位上作榜樣,在界別中作示范,在社會上作表率,現身說法傳遞黨的聲音、宣傳黨的成就、宣講黨的政策,不斷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潮,進一步增進了人民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對黨的大政方針的認同,對各級黨委政策措施的支持,從而更加堅定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精心開展界別協商議政,堅持把界別協商作為政協全會大會發言和聯組協商、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和主席會議專題協商開展前的必經程序,做到沒有經過界別協商的議題不上會,大力提倡“界別發言”“界別提案”“界別建議”,實實在在研究群眾身邊問題,專業高效提出意見建議,努力為貫徹落實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增加動力、增進合力、減少阻力。今年經濟界委員聚焦“四強行動”和“五區五中心”建設,組織實施了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改造的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廣泛匯集界別委員和群眾的智慧力量,扎實推進天水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醫療衛生界委員圍繞基層群眾期盼,組織開展了提升全市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情況的專委會專題協商議政,積極探索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為解決人民群眾就醫難問題獻計出力。積極代表界別群眾發聲,在密切與所在界別群眾聯系、深入協商議政的基礎上,廣大政協委員通過大會發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時反映群眾對民生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的呼聲和訴求,凝聚各方共識匯集發展合力。
二是全面下沉基層,建好服務群眾的“聯絡站”。參與基層協商,有助于政協委員深入界別群眾,更加有效地協助基層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按照省政協開展“千站千室萬名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行動的統一部署,天水市政協進一步豐富基層協商議事平臺的內涵和外延,按照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要求,切實規范鄉鎮、街道“委員工作站”和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建設,共建成鄉鎮(街道)委員工作站、協商議事會和協商議事室“三位一體”協商平臺123個,基層協商議事室2243個,打造了老百姓家門口引領凝聚共識、聯系服務群眾、協商議政建言的有效平臺。駐市省政協委員和市、縣區政協委員1880余人落實“三個一”履職要求(至少開展一次理論宣講,參加一次調研視察、參加一次協商議事活動),深入鄉鎮(街道)委員工作站和基層協商議事室開展理論宣講和協商議事,擴大了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各基層協商議事室開展活動7380余次,吸引群眾關注參與9萬多人次。豐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形式,利用“智慧政協APP”提案辦理系統,實現提案工作“提、立、辦、督、評”全程網上辦公;依托各級政協組織視頻會議系統和智慧政協APP探索開展網絡議政,推動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從“面對面”向“鍵對鍵”“端對端”的遠程聯系拓展,實現委員聯系群眾“零距離”,時刻與界別群眾“心連心”。
三是緊扣群眾關切,做好政策落實“監督員”。民主監督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重要環節。廣大政協委員常態化深入群眾及時了解、收集界別群眾的呼聲和愿望,通過界別提案、專項視察督查、特邀監督員等方式履行民主監督職能,促進相關惠民政策的落地見效和行業領域突出問題的有效解決。針對工商聯界別委員和企業家代表反映的特色優勢工業產品在市內產銷信息不對稱、對接不暢通、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協作不足和本地產品市內份額較小、“墻內開花墻外紅”等問題,組織開展了全市特色優勢工業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進展情況專項督查,要求充分發揮“天水市數字洽談購銷云平臺”功能,及時發布、更新、匹配供需信息,助力各方實現信息共享、產品互聯,號召駐市各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建設方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將訂單、采購向本地傾斜,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著力培養優質配套企業,努力實現抱團發展。市委工作通訊全文轉發了《關于全市特色優勢工業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進展情況的專項督查報告》,市委主要領導對市政協報送的專項督查報告上作了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單位和縣區在工作中轉化落實。制定出臺了《政協天水市委員會關于開展招商引資專項民主監督評議活動的意見》,組織開展了全市招商引資工作進展情況的專題視察,助力“引大引強引頭部”和“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的落細落實,為提高招商引資質效推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今年共圍繞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開展了6項監督性視察。把凝聚共識貫穿于民主監督全過程,先后選派30多名政協委員擔任特邀監督員,參與了案件審理、教育督導評估、價格聽證、人才引進招錄等工作的民主監督,針對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做好政策宣傳、預期引導工作,發揮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的積極作用。
三、 強化服務管理,激發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活力
加強政協委員履職管理和服務工作,對于增強委員責任意識和履職熱情,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天水市政協創新提高委員履職能力的措施辦法,積極加強委員隊伍建設,健全委員履職情況通報,進一步增強委員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激發委員主動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積極性。
一是加強委員學習培訓。通過黨組會議領學、專題培訓深學、主題黨日研學和“專委會+界別聯組委員”等模式,持續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職工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示范引領各族各界人士進一步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今年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全國“兩會”精神為重點,舉辦了為期4天的八屆市政協委員培訓班,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為全體市政協委員配發了《政協委員手冊》,訂閱了《人民政協報》《民主協商報》,依托專門委員會每季度組織界別委員開展集中學習,使委員的學習教育經常化、制度化。
二是強化履職考核評價。加強委員聯絡工作,堅持和完善市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各委辦按照分工和界別聯系委員制度,確定縣區政協主席為所在地省、市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在舉辦協商會議、開展監督活動、組織調研視察等活動時邀請相關委員參加,保證委員占多數、唱主角。加強委員意見建議跟蹤反饋工作,及時與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對接,跟蹤了解委員意見建議的采納、落實及處理情況。健全委員考核機制,制定出臺了《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委員履職考核評價辦法》等制度,每年對委員出席會議、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及開展民主監督等情況進行考核。將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納入考核的重要方面,進行百分制評分,一并計入履職檔案,引導委員緊密聯系、真情服務界別群眾、身邊群眾,切實提高委員聯系服務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年以來,22名常委向常委會述職,對353名委員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向全體委員和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委員所在單位通報,委員之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三是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及時在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政協委員履職情況,發布政協工作動態、委員風采等信息,擴大政協社會影響,激發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的積極性。制定出臺《優秀政協委員評選表彰辦法》,聯合市政府表彰優秀政協委員30名。鼓勵委員下沉基層發揮作用,對全市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中涌現出的83個先進集體和39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召開全市政協提案工作經驗交流暨通報會,對35件優秀提案和提案承辦先進單位、提案工作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鼓勵引導政協委員發揮自身特點、優勢和專長,開展政策咨詢、技術指導、法律援助、文化下鄉、愛心甘肅扶貧幫困等惠民便民服務和公益活動,履行委員社會責任,引領帶動本領域界別群眾共同發展,努力創造幸福生活。
(作者系甘肅省天水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