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大會發言
致公黨中央:建設內蒙古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保障國家生態安全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橫跨“三北”,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獨特的地理區位和生態功能格局決定了內蒙古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一盤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當前,內蒙古在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方面仍然面臨生態屏障防護功能本底較為脆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壓力較大、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任務艱巨復雜等問題挑戰。為此,建議:
統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從系統和全局角度出發,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抓手,全面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落實,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落深落實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任務,加快建立賀蘭山、大青山國家公園。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源頭控制和綜合施策,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持續強化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加強燃煤、工業企業、機動車等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減少重污染天氣。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并重,持續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推進“一湖兩海”等重點湖泊保護治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全面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持續推進農村牧區環境整治,推進地下水環境監管,加強固體廢物環境監管。
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1+N+X”政策體系落實,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逐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爭創“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全國試點,加大參與國家碳匯標準開發的力度,推進構建體現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現生態補償的林草碳匯開發機制。
加大生態環境修復多元投入。完善金融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政策,對于有利于改善沙區生態環境的種養業、新能源項目及其龍頭企業加工項目貸款財政予以貼息,積極引導和利用企業、個人等社會資金,加大對防沙治沙的支持力度。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建立引導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防沙治沙建設模式,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和引導作用,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助推防沙治沙加快發展。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