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吉林省琿春市孟嶺村:美麗“邊境村”日益富民宜居
人民政協網11月23日電(記者 高峰)“這里的山好、水好、空氣好、人也都非常好,在這里生活很幸福。”65歲的莊立榮退休后原本生活在松原市,在一次網購蘋果時結識了一位孟嶺村的果農。聊天過程中,莊立榮表達出想找一處遠離城市喧囂、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經果農介紹,今年3月,莊立榮來到了這“世外蘋園”后,就定居在了孟嶺村。
孟嶺村地處琿春河與圖們江交匯,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山地環境及優質土壤,有利于積蓄糖分和硒等微量元素,孕育了孟嶺蘋果的獨特風味。
進入十一月,吉林省琿春市孟嶺村的果農們都在忙著采摘、挑果、裝箱、搬運……如今,孟嶺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550公頃,年產蘋果2000萬斤,產值達到3500萬元,孟嶺村蘋果產業也成了帶富能力首屈一指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53歲的崔仁淑正忙著在自家的倉庫進行著蘋果分揀裝箱,省政協駐村第一書記李小春向她了解著蘋果銷售情況。崔仁淑家今年的產量是5000箱,目前已經銷售了3000多箱。“剩余的蘋果年底前應該能賣完。有第一書記幫忙,咱們心里有底。”崔仁淑說。
李小春雖然剛剛駐村工作還不到一個月,但這些天他每天都接打幾十個電話,就是為了銷售孟嶺蘋果。“駐村干部就是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目前孟嶺村民的蘋果銷售就是當務之急。”李小春說。
“我們村的種植大戶就是返鄉創業的典型。”孟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姜東珍介紹,村民郎海濤此前在外務工,看到家鄉的含硒蘋果“越來越值錢”,便回村搞起了蘋果種植。他的蘋果園今年大概能產蘋果60萬斤。姜東珍介紹,全村151戶果農中,有49戶是從黑龍江過來發展的果農。不僅如此,村里還吸引了一批外地的“村民”,莊立榮就是其中一位。
提起孟嶺村的變化,2021年10月來到這里駐村工作的第一書記孫孟利介紹,在省政協的協調下,2022年和2023年,每年投入將近1000萬元,對孟嶺村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進行了改造提升,修建柏油路9.1公里,修筑金屬圍欄8500米,修建排水溝2500米,安裝路燈100套,設置垃圾桶70個,村屯綠化種植樹苗一萬余株。
兩年來,孫孟利與駐村工作隊積極發展特色蘋果種植、田園經濟等產業,建設日光暖棚,積極引進蘋果基地氣調庫改造等項目,打造“蘋果+旅游”村集體產業。讓孫孟利津津樂道的還有兩個項目,門球場和“同心圓之家”。門球場建成后,成為村里老人尤其是朝鮮族老人運動和聚會聊天的主要場所,而200多平方米的“同心圓之家”則滿足了老人們唱歌跳舞等文化和精神需求。“按照我們的設想,今后每個月都要在‘同心圓之家’請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聚一次餐。”孫孟利說。
10月下旬,李小春和高明賢接過駐村工作“接力棒”,時間雖短,但工作思路明確:抓好黨建促進班子能力提升;扎實開展遍訪脫貧戶工作;發展民族特色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打造少數民族邊境旅游村,特色種植采摘基地、特色旅游民宿、特色垂釣園區,項目建成后將與琿春防川旅游一體化。未來,游客來到村里既可以賞花、采摘,又可以釣魚、露營,還可以體驗朝鮮族特色民宿。”李小春說。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