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以地理標志產品引領土特產產業集群發展

2023年12月05日 09:33  |  作者:張合成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今年上半年,筆者隨全國政協重點提案調研組考察了桂林米粉、永福羅漢果、陽朔金橘、桂林西瓜霜、柳州螺螄粉、云南白藥、下關沱茶、賓川柑橘、賓川葡萄等九個具有地理標志特征的產品,深度訪問了生產產地、生產農戶、加工企業、流通服務商鋪及相關專業協會。總體感覺是,我國地標產品豐富,科技含量較高,地標產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突出,土特產產業集群發展潛力巨大。

調研中聽到不少好的意見建議:一是企業、農戶希望更多地了解地標保護功能作用和邊界,同時他們對商標、品牌、原產地保護的異同性不夠了解,對國家的質量認證體系及食品和農產品安全認證體系的關系也不甚了解,擔心侵權追責的成本太高。二是基層政府認為標志性產品數量太少發展太慢,地理標志的經濟文化價值應更多挖掘,基層政府推進地理標志工作的政策依據、標準規范、操作流程、參照范例尚不足。三是一些專家覺得地標產品質量特征底數不清,地理標志的指標不精準,相關特征信息應向生產者和消費者更透明,相關標準規范、發展規劃需要高度統一,司法保護的法律依據尚不充分。四是相關主管部門(知識產權、農業農村、工信、商務、文旅)呼吁提高保護監管和協同推進力度,從初期的各顯其能,到當前的各自為戰,盡快轉變為統分有序、齊抓共管。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9年實施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支持保護883個產品,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單個產品平均年產值超過6億元。每個產品均有1個以上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主導企業,平均帶動13家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累計帶動1400萬戶農戶增收約490億元。地理標志農產品助力和美宜居鄉村建設,累計支持149個國家級貧困縣、44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

一個產品貼上了特定的地理標志,就和特定的地理和人文因素聯系起來,就是該產品質量和品質最有力的證明,從而使產品具有了其他同類產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一是能夠獲得比普通類似產品更高的溢價。二是促進中小農業企業和農戶發展。如,安徽省六安市15家授權企業生產具有“六安瓜片”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茶葉250噸,產值12億元,每公斤增值100元,共增值2500萬元。三是為脫貧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后發優勢。四是凝結生產文化、鄉土文化、飲食文化和民族文化,為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繁榮提供了經濟支持,同時文化繁榮又反哺產業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互促機制。五是依賴農業生態系統自身的營養供給、修復平衡,綠色化、清潔化生產得到有效利用,表現出更好的環境可持續性。

由于仍處于發展初期、探索階段,需要從三個方面強化支持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

把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作為土特產產業集群建設的重要抓手。一要科學認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重大價值。地標農產品具有獨特地域、獨特生產方式、獨特品質和獨特歷史文化,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資源。由于具有明顯的地域限制,生產規模較小,衍生出品種稀缺、品質獨特、風味稀有、產量稀少等特征,從而獲得高價值的銷售溢價。地理標志農產品已經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二要以簡單易懂易用方法科普地理標志農產品知識。讓全社會認識到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巨大驅動力,讓企業農戶等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地理標志對產品價值的巨大彰顯作用,讓地理標志持有者、使用者和消費者認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權利、義務和責任。三要突出發展是第一要務,盡快出臺鼓勵支持政策。首先,從發展生產、培育價值、挖掘特征、保護權益四個方面,制訂頂層設計、出臺發展規劃、謀劃法律法規。其次,結合鄉村產業幫扶政策落實,在國家農產品特色優勢區開展一批試點示范、實施一批推進工程、建設一批產業園,找準著力點,解析特有品質,打造特色品牌,形成獨有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再次,在國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推廣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制度,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更加健全,農業產業鏈更加完整,農業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

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制度要符合國情農情與產業特色。我國的國情農情極為特殊,小農戶占農業農村經營主體的絕大多數并且長期存在,初級農產品論筐裝、論堆賣的營銷方式也占較大比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仍然是主體,農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研發能力弱,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剛剛起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一要立足方便小農戶,確保農民參與獲益。不能簡單套用大工業品的生產管理措施來管理小農戶生產,要尊重農民、立足農民需求,通過增產增收讓農民真正賺到錢。制度辦法要程序簡單、操作簡潔、手續簡化,確保就近就便。依托農戶所在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辦理。二要立足質量安全,確保消費健康。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復雜性、權威性特點。對種質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控制、種植養殖方式、質量安全監測要實施嚴格監管,監控數據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同步審查,確保地標農產品全程特色品質控制的權威性。三要立足保護綠水青山,確保可持續發展。確保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與農業資源承載力、農業環境容量、產地生態穩定性的日常監測保持一致。大力推廣綠色有機種植養殖技術,實現精細化農業耕作,降低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提高地標農產品質量水平,實現高收益。四要立足保護非遺等制作技藝與文化,確保獨特價值得到傳承。保護好獨特的歷史人文因素,是一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具有獨特消費價值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傳統文脈延續的需要。如手工制作茶,在國際上,目前已經有多個產茶國把“手工茶”作為頂級高品質茶。

地理標志農產品法律設計要立足區域公用屬性。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和發展,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立法保護。同時各國基于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傳統、政治因素、法律制度、貿易需求,建立了各自的保護模式。一些歷史文化悠久、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的國家(歐洲、東南亞和南美洲)以實施專門法保護為主。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對60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調查,有47個實施專門法保護。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以專門法為主、商標法為輔、反不正當競爭措施為補充的保護制度。

我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制度設計,一要首先保護地標農產品公共屬性。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特色和產地密切關聯,是地域內共有知識產權,區域內的小農戶、小企業都可以生產達到基本生產標準的農產品,以擴大發展空間和增加收益。防止地標產品獨家注冊,壟斷使用。要解決一些地理標志專用權、品種資源庫獨家壟斷等“公權私用”問題。二要重點保護地理標志共同持有人的權益。地理標志的共同持有人為當地的小農戶,人數眾多。保護共同持有人的利益屬于公共管理。一旦發生規模性假冒、侵權、濫用等行為就會對當地農民生計產生很大影響。三要明確區別地標與商標、品牌等邊界,實施專門保護。可以把地標與商標、品牌等分開管理,這符合我國的社會實際。四要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既防止政出多門、各自為戰,也要防止一管就死。“統”要實現領導體制機制標準制度統一有效,做到一個平臺、一套程序、一張證書。“分”要實現部門各盡所能、行業分類管理、產業整體推進、服務就近就便,確保審核結果科學性、系統性、權威性。五要加強國際相關組織的協同發展。加強中歐貿易協定的持續互認與深入協同,擴大世界范圍內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市場互動,借助國際相關組織,向世界分享中國富有獨特生態與文化價值的“土特產”。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12月05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有码第三页在线 | 亚洲综合色在线综合色 | 中文字幕一区二久久网站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原创国产中文AV | 亚洲色婷成人综合电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