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民建廈門市委會:
構建“雙循環” 助力電力電器產業發展“廈門電力電器產業鏈已初具規模,但也存在本地品牌企業規模不大、產業軟件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需盡快構建起‘雙循環’產業鏈新發展格局。”12月12日,民建廈門市委會就如何助力電力電器產業把握新能源機遇從而促進廈門民營經濟發展開展調研并提出建議。
近年來,在能源安全、新能源、缺電、漲價、電動汽車推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電力電器民營企業迎來更多市場機遇。當前廈門正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廈門市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廈門電力電器設備制造、鋰離子電池及上游材料制造及相關新能源產業規模已超千億元。在新型電力系統產業鏈方面,廈門電力電器規模居全國輸配電領域前十,是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全國最大中低壓開關制造基地之一,每年有數百億元產品供應國內、國外市場及行業供應鏈。
“廈門民營電力電器企業能不能跟上新能源千億產業鏈機遇?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廈門本地品牌企業規模不夠,國內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不大。”民建廈門市委會相關負責人分析說,民營企業的軟件研發能力不足,平臺軟件、嵌入式軟件、二次裝置和智能裝置相關產品較弱,不利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還存在著“缺乏變壓器和電纜生產企業,產業鏈不完整、規模不夠大;缺乏行業研究測試機構,行業服務短板,不利產業新技術發展、新產品上市應用;成本優勢相對不夠,供應鏈成本、人力成本、生活成本相對較高”等問題。
“建議相關部門深入研究電力電器產業鏈,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助力電力電器產業‘電力十足’。”民建廈門市委會提出,對民營企業扶持到位、培育到位,對標國內較大規模企業,重點選擇和培育幾家規模化的本土品牌企業,做強做大,做出品牌,輔導上市,使它們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產業鏈龍頭企業,起到國內產業鏈廈門節點作用。
針對產業鏈“變壓器、電纜”薄弱環節,民建廈門市委會建議補鏈強鏈,增強本地產業鏈競爭力優勢。構建“雙循環”格局、拓展國內國際大市場,對外,扶持“走出去”戰略,分析中國地緣政治大勢,鼓勵參加國內外行業主流展會,設立營銷點,當地招聘營銷人員;對內,落實本地大型項目、典型項目采購本地優質產品,建立典型項目業績案例,頭部企業提高本地采購比例,加大本地產業鏈內循環。此外,還應加大培育本地人才、引進外部產業關鍵人才,解決本地生活成本高、就學、就醫、交通等問題。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