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推動構建有色金屬新材料現代化產業體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納入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并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置于2024年經濟工作九項重點任務之首。本次會議在延續去年強調的“補短板,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科技創新引領,前瞻布局、產業轉型升級”。這一部署凸顯了科技創新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的核心作用,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原動力,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
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從規模上看,產量、消費、貿易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牢固奠定了全球有色金屬工業大國的地位;從質量上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培育了一批優勢企業,自主研發的多項先進技術和新材料性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如自主研發的新型高強韌鋁合金已成功應用于國產大飛機、天問、嫦娥系列等重大工程。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正視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特別是有色金屬新材料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和短板,如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水平不高,高端產品供給仍然嚴重不足,先進基礎材料的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實用性亟待提升,重點戰略領域“卡脖子”關鍵材料依然存在,跟蹤仿制多、原始創新能力薄弱等。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新材料行業正處于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由有色金屬大國到強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為了構建有色金屬新材料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主導作用,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并向行業推廣關鍵共性技術,改造傳統有色金屬選冶加工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現“傳統產業未來化”。另一方面,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不斷開發新材料、新技術,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打造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實現“未來技術產業化”。
我認為,重點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科技創新事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經濟循環暢通,是有效應對外部遏制打壓和不確定不穩定風險的關鍵。要強化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優勢資源合力推進攻關,在集成電路芯片、重大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關鍵核心技術和新材料,保證產業鏈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繼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工程化攻關,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二是強化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布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所在,不僅可以使包括生產工具在內的勞動資料發生重大變革,還會對勞動對象提出新的要求,這是進一步推動生產力變革和生產關系重塑的動力,也是推動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就有色金屬新材料行業來講,尤其是國資央企,要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正在推進的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研發有色金屬智能材料、超材料、超導材料、高熵合金等前沿性、顛覆性新材料新技術,努力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催生新興產業,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三是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新型工業化依賴數字、信息技術,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為核心,旨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作為新型工業化的基礎,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方面,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重點領域,不斷開發具有優異功能和新用途的新材料,以全部或部分替代現有材料,帶動和支撐未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變革催生一大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另一方面,要通過科技創新助力發展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推動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四是引導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是創新的源頭,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更好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引導企業加強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重大原創性突破,鍛造產業轉型升級發力點,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同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