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建
民建寧夏區委會:重視耕地“非糧化”問題
本報訊(記者 范文杰)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耕地保護則是重中之重。近日,民建寧夏區委會反映,隨著鄉村特色產業集聚發展,資本下鄉規模化“非糧”經營,防止耕地“非糧化”面臨著特色農業產業與糧爭地的問題。
“從數據來看,我區耕地總面積為2100萬畝,發展特色產業占用耕地面積約480萬畝。以農業大縣、產糧大縣平羅為例,全縣發展特色產業面積26.41萬畝,‘非糧化’耕地占有率達到22.74%。”民建寧夏區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農業產業布局缺乏科學統籌和規劃,發展特色產業占用了大量耕地。“如何破解特色產業與糧爭地的矛盾,成為防止耕地‘非糧化’的難點問題。”
據了解,2022年寧夏全區農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354.1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7%,流轉后九成以上不再種植糧食作物,土地流轉中耕地“非糧化”現象呈逐步擴大趨勢。“一方面‘非糧化’經營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監管,耕地‘非糧化’率持續提高。”參與調研的民建寧夏區委會副主委周曉濤說。
為此,民建寧夏區委會建議,進一步加快糧食產業特色化進程、推行多種種植方式實現“糧產融合”、采取多種方式的土地經營模式。具體要加強土地流轉的規范化管理,科學防范資本“非糧化”無序發展;提升糧食種植效益,有效激發農戶種植意愿;增強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建立高質高效的種糧體系。
“應不斷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讓糧食補貼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傾斜。各類農業項目和資金,應更加有利于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大對‘非糧’特色產業糧食化、糧經復合化的扶持力度。”民建寧夏區委會負責人說。
編輯:李敏杰